第469章 民营企业之人在江湖(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副天”主持,多的不能再说了。
  而翟达,就是有固定发言环节的人,稿子要今天定下了。
  另外,每场主会议后,还根据领域、行业、成分,有1-3个不等的分会,所以整个过程长达四五天。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一部分,其实相关内容从“十一五”中期就已经开始,统合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科技、产业信息,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这种举动放在国外,基本可以当个屁放了,反复横跳、左右脑互搏、历史倒车才是常态。
  但放在国内,这么说吧:从未失手过,每一次都完成了历史任务,将积弱贫穷的共和国,一步步推至向上的阶梯。
  所以翟达也很重视,心态端正。
  “主题研讨会”的地点在工信部,翟达对此并不陌生。
  这一场是对应“民营企业座谈会”的研讨会,来的人很多,不乏一些熟悉的身影。
  前提是对“民营企业”这四个字有足够多的理解。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最常接触到的都是一些互联网企业或者电子零售方向,但这个范畴很大。
  农业领域,新希望、六和、通威。
  冶炼领域,沙钢、海亮、中天。
  食品零售领域,娃哈哈、苏宁、雨润、三胞。
  交通设备领域,吉利、比亚蒂、三一。
  纺织领域,阳光、荣盛、华芳、雅戈尔。
  不胜枚举。
  “十二五规划”也不单单面对技术和科技,零售业也是产业,进出口也是,甚至房地产也是。
  以后世的眼光看,许多企业都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衰落,但在当下这时间点,他们都是中国民营企业前50名的强者。
  市场和机遇的瞬息万变可见一斑,大浪淘沙,无数人用事实证明,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
  而在它们之上,还有无数国有巨无霸,与各种中字开头的核心力量,体量上远远不能相比,10年就已经有了许多万亿巨无霸。
  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营企业中名列前茅,散装省的数量尤其的多。
  甚至可以说“极其的多”,虽说不是按照营收排名邀请的,但实力也是最重要的参考因素,散装省民营企业占据了四分之一,全国之最。
  虽然大部分都集中在南部和中部,而且因为领域偏向“上游工业”,名声不显,但民营经济大本营的说法可见一斑。(前50占据13席)
  偌大的会议室中,每家企业有三人上桌,就足足一百多人了,后方小板凳再坐一圈,更是满满当当。
  研究院这边,上桌的是翟达、程墨和孙婷,三人坐在一起,尤其显眼。
  因为实在太年轻了。
  即便有些企业家带来了自己的子侄辈,大多也都是三四十岁。
  但也正因为如此,格外好辨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