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开门,是环保。(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如果是国有力量的一部分,那就是两码事了。
  也许在合资车企的体系里,精神世界已经出走了。
  万罡摆摆手:“‘买办’这个词,现在不能用也不适用,情况也更复杂一些。”
  大概是坐了一天,实在坐不住了,这位大佬站了起来,踱步到了会议室窗前,拉开窗帘,看着外面的工信部的大院。
  “翟总,这就是我这几年面对的麻烦。”
  “我们体制特殊,集中力量办难事应该是我们的特长,但汽车行业、尤其是民用车这潭水,真的很难搅动起来.我常在想,需要多么大的力量,才能推动这些主流车企动起来.”
  这位大佬转过头来,目光里带了几分凌厉。
  “后来我想明白了让它们知道自己错了很难,但若是让它们知道自己快死了.它们会改的比谁都快!”
  翟达沉默不语
  这就是身居高位,且有大决心者的感觉么.
  眼前这位是真的想做事,也真能做事。
  “常有人问我,老万,那些合资车企难道没有交税、没有创造工作岗位、没有造出车么?为什么非要折腾。”
  “那我要问,为什么合资车企敢于阳奉阴违,敢于消极对待国家产业升级,占领工业高地的计划?到底是国家占得一半说的算,还是另一半说的算?”
  汽车,一个很独特的行业,它的附加值.其实远不如半导体。
  成熟的半导体工业,每100万产值,附加值可以达到70%,而汽车工业只有25%左右。
  但另一方面,每100万产值,半导体工业只能创造0.2个岗位,而汽车工业是1.2,相差六倍。
  蔓延汽车生命周期的零部件、维修、美容、金融等,则还要额外增加4-5个岗位。
  并且:汽车工业产值规模,是半导体的3倍。
  没有国家不重视汽车工业,这是人类工业历史最成熟、也最核心的领域。
  占据这块高地,意味着数以千万计产业工人的生计,意味着社会整体运行质量提升,意味着可以从全球获利。
  其实自从获得【机械核心】之后,造车这一选项就一直在翟达的备忘录里。
  随着一项项技术拆解,脚步似乎越来越近,但以汽车工业的复杂性,其实连一半路都没走完。
  就像万罡说的,技术,只占据40%。
  再垃圾的产品,有人买才是硬道理。
  翟达有自己的计划,和万部的计划.只能说“合而不同”。
  “您希望有鲶鱼搅动浑水,但鲶鱼本身可能会被群起而攻之,包括养鱼的人,我说实话,研究院不缺可以发展的方向,也不缺盈利的领域.仅仅养鲶鱼,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即便有补贴扶持么?”
  翟达点点头:“是的,即便有补贴扶持。”
  “而且哪怕是研究院,也很难短时间内做出成熟的产品,安全、配套、质量.大概需要两三代才能趟出路子在此之前把不成熟的东西交给消费者,我不赞同。”
  市场和舆论的不支持,并不会在研究院身上就成为特例,这个时间点比后世还早,造车面临的压力只会更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