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拿自己来换(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禀皇上,施大人在国子监时,便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考入甲一级,似这般能耐之人,朝堂上都是极少数。臣以为,只有这样学识了得的官员,才能担任春闱主考官。”
  “正是,施大人离开惠州时,百姓夹道相送,对其赞不绝口,在民间和各学子、举人中,声名极佳,虽资历尚轻,可入朝后经手的每件事都处理得极好,若为资历二字束缚,不免可惜。”
  “本次春闱,意在清除朝堂积弊,扫清旧党残余,这等条件下,主考官的位置,自然是清理魏党的功臣最为合适。”
  当下,朝上声势浩大,众多官员为其请命。
  谢家用来驳斥的只有一项,施元夕入仕以来所做的事情,却是多项叠加,一口气难以说完。
  又有刑部、大理寺及江南所属官员为其声援,倒是显得那竭力反对的谢家势单力薄。
  朝堂局面失控,谢郁维回身,目光幽沉地落在徐京何身上。
  前不久,也就是他从江太妃府上离开那天,他曾亲自登门,打算与徐京何谈合作。
  为表诚意,他还给出了寻常人很难拒绝的条件。
  谢家可以将徐京何推到刑部尚书的位置上,未来内阁也会有徐家的一席之地。
  江南徐氏的官员,可直接升任京中。
  话里的意思,其实就是让徐氏从江南世族,回归朝堂,重新掌权成为京城盘根错节的又一大世家。
  在谢郁维的眼中,即便江南富饶,留守在当地,仍旧无法直接掌握大权。
  他抛出的这个条件,放到任何地方世家眼中,都是个极大的诱惑。
  从前的徐民安和现在的徐京何,不都是为了这件事而进入朝堂的吗?江南再好,也受限于朝堂。
  徐家想要成就大业,就绕不开这件事去。
  将徐氏提拔入京这件事,存在隐患,若不是眼下正处在关键时刻,谢郁维是不想要放权的。
  所以他怎么都没想到,徐京何会直接回绝他。
  徐京何未曾多做解释,只说:“谢家是想要用瓜分兄长建起的权势,来提拔徐氏?”
  谢家弄权,谢郁维更是野心勃勃,他并不知晓,当初徐氏便是从京城权势的漩涡中心,主动退出去的。
  徐民安入朝阁,是他的志向所在。
  江南徐氏门生遍布天下,是因为他家中的长辈们,皆以治世育人为己任。
  徐京何是家中例外,而他主掌江南水军,招揽能人猛将,铸成江南徐氏的威名。
  根本目的,说是未雨绸缪也好,说是震慑朝堂也罢,总归,都是想要掌握主动权,不让徐氏成为朝堂攻讦和斗争下,无辜被牺牲的清流世家。
  若他没做这些事,当初被吞没的,就不只是兄长一人,而是整个徐氏。
  谢郁维又怎么会觉得,徐京何出身于这样的徐氏,会和他一起,踩在他兄长的尸骨上,联手掀动乱世?
  那天徐京何的态度,已经让谢郁维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
  到得今日,徐京何更是直接直接站在施元夕那边。
  谢郁维面上不显,心头却已暗觉不妙,他立在朝上,沉默许久后,终是道:
  “春闱关乎社稷,魏党一事更是告诫朝堂,断不可将大权交予一人手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