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避嫌的贾蓉(4 / 6)
全国那么大,但是值得惊动贾蓉的事情非常少。
不管是闹灾还是大疫,再或者是异族作乱这种小事情,都不值得惊动圣皇。
异族作乱杀了就是,圣朝从来没有在这种事情上犹豫过。
贾蓉其实也不在乎这种事情,大部分时候看个报告就行了,有时候报告都懒得看。
“既然没有事情,朕就说了。”
贾蓉坐好身子,有些感慨的说:“朕登基了十多年了,差不多比前两任皇帝加起来都要多,当初怎么当上的皇帝,你们也都清楚,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朕实际上并不想当这个皇帝,中间也出去玩了两次,如今一回首就十年多了,感觉自登基后医术、文学、科学技术、创新都没有多少增长,反倒是身体越来越不错了,子嗣兴旺了不少。”
“如今贸然撒手也不好,就和众卿说一下往后的事情,朕打算退位了。”
群臣一片哗然,就连两宫皇后都紧张的握紧了拳头,想说什么又不敢说话。
礼部尚书迅速说:“圣上!如今天下刚刚安稳,太子又年幼无知,圣上正值当龙虎之年,怎能轻言身退?”
左相也赶紧跪下,恳求道:“圣上!如今只有圣上才是万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圣主,若是圣上退位,这天下必将再次动荡!”
“恳请圣上收回成命!万民仰赖圣主垂拱!老臣,万死不敢奉诏!”
其余人也都跪下恳求。
太子没有任何威望能统御群臣,也对朝中各种运作一窍不通,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依靠别的地方输血提供援助。
这种人当了皇上,只会从天下吸血到京城,到时候必将惹出乱子。
贾蓉则是把人铺展到世界各地,调度各地的物资和人力,把南北人才的差异和朋党问题减少到了最低。
说是圣主并不过分,在统治和集权方面,贾蓉确实是做到了历朝之最,更把历朝历代都犯难的南北问题平衡好。
南方出官商,北方出军、工、民。
征兵优先从北方征,在北方还有贾蓉贾蓉的大片国有农产,可以用三省之地的粮食供养全国,也可以用冀州一地的钢铁军工碾压全国作坊。
人口方面也是北方多,这里粮食更充足,拥有大量可发开土地,而且铁路的出现也解决了物资运输问题。
相比起南方的宗族,北方更多还是依靠着贾蓉政策过来的移民家庭,这些人的生育意愿更加强烈,多一个孩子就是多一个干活种地的人。
男孩子可以种地,女孩子也可以养家。
贾蓉并不强求所有孩子都入学,入学都是自愿,反正大部分家庭只要有钱就不会让儿子当文盲。
北方几个地方都是贾蓉一手扶持起来的,尤其在贾蓉的引导下大量官员和功勋户进入京城,京城之地的五百多万人都是贾蓉的人。
太子根本没实力坐稳江山,就算是贾蓉退位了,别人也是听贾蓉的。
贾蓉叹息道:“朕想起了以前,一个宫里两个皇上确实是会互相拖后腿,不如一个宫里两个皇后和谐些。”
“太子如今确实是年轻,朕也不是迂腐不知变通之人,这天下肯定是圣明之人来坐镇,才能长治久安。”
“朕就不造陵墓了,劳民伤财也没有什么用。”
“升太子为粤州知府,协理吕宋诸岛,朕本想过去吕宋养老,奈何朕天生不喜欢太热的地方,澳洲东南有一个荒岛新西兰。”
“令辽王世子、天竺王、泰省总督、吕宋总督、马六甲总督、澳洲县令协同派人去那里开发土地。” ↑返回顶部↑
不管是闹灾还是大疫,再或者是异族作乱这种小事情,都不值得惊动圣皇。
异族作乱杀了就是,圣朝从来没有在这种事情上犹豫过。
贾蓉其实也不在乎这种事情,大部分时候看个报告就行了,有时候报告都懒得看。
“既然没有事情,朕就说了。”
贾蓉坐好身子,有些感慨的说:“朕登基了十多年了,差不多比前两任皇帝加起来都要多,当初怎么当上的皇帝,你们也都清楚,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朕实际上并不想当这个皇帝,中间也出去玩了两次,如今一回首就十年多了,感觉自登基后医术、文学、科学技术、创新都没有多少增长,反倒是身体越来越不错了,子嗣兴旺了不少。”
“如今贸然撒手也不好,就和众卿说一下往后的事情,朕打算退位了。”
群臣一片哗然,就连两宫皇后都紧张的握紧了拳头,想说什么又不敢说话。
礼部尚书迅速说:“圣上!如今天下刚刚安稳,太子又年幼无知,圣上正值当龙虎之年,怎能轻言身退?”
左相也赶紧跪下,恳求道:“圣上!如今只有圣上才是万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圣主,若是圣上退位,这天下必将再次动荡!”
“恳请圣上收回成命!万民仰赖圣主垂拱!老臣,万死不敢奉诏!”
其余人也都跪下恳求。
太子没有任何威望能统御群臣,也对朝中各种运作一窍不通,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依靠别的地方输血提供援助。
这种人当了皇上,只会从天下吸血到京城,到时候必将惹出乱子。
贾蓉则是把人铺展到世界各地,调度各地的物资和人力,把南北人才的差异和朋党问题减少到了最低。
说是圣主并不过分,在统治和集权方面,贾蓉确实是做到了历朝之最,更把历朝历代都犯难的南北问题平衡好。
南方出官商,北方出军、工、民。
征兵优先从北方征,在北方还有贾蓉贾蓉的大片国有农产,可以用三省之地的粮食供养全国,也可以用冀州一地的钢铁军工碾压全国作坊。
人口方面也是北方多,这里粮食更充足,拥有大量可发开土地,而且铁路的出现也解决了物资运输问题。
相比起南方的宗族,北方更多还是依靠着贾蓉政策过来的移民家庭,这些人的生育意愿更加强烈,多一个孩子就是多一个干活种地的人。
男孩子可以种地,女孩子也可以养家。
贾蓉并不强求所有孩子都入学,入学都是自愿,反正大部分家庭只要有钱就不会让儿子当文盲。
北方几个地方都是贾蓉一手扶持起来的,尤其在贾蓉的引导下大量官员和功勋户进入京城,京城之地的五百多万人都是贾蓉的人。
太子根本没实力坐稳江山,就算是贾蓉退位了,别人也是听贾蓉的。
贾蓉叹息道:“朕想起了以前,一个宫里两个皇上确实是会互相拖后腿,不如一个宫里两个皇后和谐些。”
“太子如今确实是年轻,朕也不是迂腐不知变通之人,这天下肯定是圣明之人来坐镇,才能长治久安。”
“朕就不造陵墓了,劳民伤财也没有什么用。”
“升太子为粤州知府,协理吕宋诸岛,朕本想过去吕宋养老,奈何朕天生不喜欢太热的地方,澳洲东南有一个荒岛新西兰。”
“令辽王世子、天竺王、泰省总督、吕宋总督、马六甲总督、澳洲县令协同派人去那里开发土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