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旧物,剑成(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细犬露出迷惑不解的表情,目光微微发呆,半天“”了两声,表示它也不知道。
  “可能你是异种吧,搜山犬虽然聪明,似乎也没你这种精灵的。”赵调想了想,冲细犬挥了挥手:“记得我的话,千万別招惹灵儿,出去玩吧。”
  细犬跑出房外,赵喝了两口水,刚想取笔墨纸砚出来,外面响起赵母的呼唤声音。
  赵个应声站起,每天这个时候都已经吃饭,今天应该是杨简送来昔日东西,赵母整理时间太久,所以才晚了。
  他出门走去那边屋子,一进入便看见好几口本没有的楠木铜钉大箱摆在墙边,未免惊讶竟这么多,本来只以为是赵母闺中时的一些精细物件,没想居然足足装了五六只大箱。
  “还算十三那小子有良心”赵父坐在桌边道:“若非他守著,恐怕早就被你家中人给分光了,你这一脉的房屋田地財物全部被人占去也就算了,这些个人之物再没了,你杨家的人可就实在太过分了。”
  赵母感嘆道:“十三確实有情有义,不枉他小时我照顾於他,不过六郎也出了不少力,十三的信上说他不在家之时,全凭六郎护著,甚至还因此和族內之人动手,毕竟我私物里面也有不少金玉之器,还有那位当年赏赐下来的一些东西。”
  “杨巔那疯子吗?”赵父皱了皱眉:“既是如此,前几日过来为何不直接相见,打烂俩儿的床算怎么回事?”
  赵母道:“六郎只是武痴而已,哪是疯子,估计他以为儿会武,出手试探深浅,结果儿却根本不会,觉得羞愧失了手,这才一走了之。”
  “武疯子也是疯子,疯子的世界难懂啊。”赵父嘟著看向赵:“学武有什么好的,哪比习文读书,科举功名的好,所谓文可安邦,想叫百姓过好日子,就得读书做文官啊。”
  赵偶不言语,他此刻已经知道父母身份,自不必询问什么,作出一副懵懂之状,坐在桌旁拿筷子便要吃饭。
  赵父敲了敲盛糙米饭的碗沿,道:“调儿,听到为父的话语不惊讶吗?
  赵调道:“惊讶什么?”
  赵父看了赵母一眼:“听见我刚才和你母亲的对话就没想到些旁的?还有我所提的武功之事,
  便不好奇吗?”
  赵个摇了摇头:“孩儿心中正在思索经论文章,没注意父亲母亲说了什么,也没听见什么武功之事,是父亲想要习武吗?”
  赵父闻言大喜道:“果然是我赵家麟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才对,什么武功不武功的,將书读好比什么都强,习武有何用处?打打杀杀危险不说,怎比读书做文官好,名传千古,流芳百世,你读史书肯定知道,古往今来,被景仰的多为文官,流芳后世的文官数量乃武將数十倍之多啊!”
  “这个—”赵俩不由抓了抓头,此也算有些依据,只是从自己父亲口中说出怎么感觉怪怪的“哪有这么教孩子的,虽然文官被传颂的多一些,但也没如你所说数十倍的样子,不过是略多点罢了。”赵母道:“何况武能定国,能保疆卫国,没有武將守护边疆,哪里来的天下太平?”
  “哼哼,怕就怕这个定国。”赵父哼了一声道:“兵权是那么好掌的?军队是那么好带的?大功是那么好立的?一旦声望高了,难免引起皇帝老儿的猜忌,无端怀疑,如果身后没有世家之类背景,难免会被明升暗降,削减权利,这还算好的,你不看古来多少武將,因为功高震主,被怀疑冤枉,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赵母闻言道:“做武將还须背景吗?”
  赵父道:“七娘,你不懂政事,不知其中的厉害啊,不信你自己问问调儿。”
  赵母看向赵,赵调思索道:“確实不少此类事情,但终究还是要看自己,本来为官就是如履薄冰之事,昏官清官都不好做,都要谨慎小心,斟酌行事的。”
  赵母笑道:“我儿说得好,文官武官哪有那么大分別,最终还是要看自己够不够聪明罢了,不过做武官须得背景似乎也並非什么难事吧。”
  赵父闻言不由神情难看,道:“你,七娘你——在说什么呢?背景还不是难事吗,何况我儿只凭自己真才实学的本事,要那劳什子东西做甚!”
  赵母微微一笑:“我儿才华横溢,诗章惊人,书经精通,生得又英俊,等將来金榜题名,名传天下之后,迎娶一名世家女子,背景不就来了?”
  “世家女子———”赵父眨了眨眼睛,看著赵母訥訥道:“世家女子就那么好迎娶的吗,而且要藉助世家之力,必然被其左右,哪里还能自主做个好官呢。”
  赵母道:“后事不说,单单的迎娶世家女子还不简单,我儿不是已经认得诸葛家的姑娘了吗?
  那晚不是携游而回?而且还认得秦家的姑娘,以后说不定还会认得哪家的呢,到时未必没有一个情投意合的,与我儿结为连理,比案齐眉,红袖添香。”
  赵父脸皮抽搐道:“诸葛家的我就不说了,至於秦家,秦家的不好,我可不喜欢秦家—
  赵母看著赵父似笑非笑,隨后目光移向赵调腰间:“我儿这玉佩是哪里得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