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求订阅)(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是不能的话,就应该提早做一些准备了。”
  一开始胡映红还有些舍不得,但是听到钱先生和郭先生一家也会和自家一起搬过去之后,就喜滋滋的畅想着搬到航空大院后的生活了。
  因为杨宁工作比较忙,加上胡映红身子又不方便,到了搬家的时候,聂主任专门派人派车,帮杨宁和钱先生他们把东西搬了过去。
  而杨宁这边,也终于赶在胡映红生产之前,带领光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将集成电路生产线设计了出来。
  “按照设计,这条生产线建成之后,每年能够生产数千万枚集成电路。”
  “而集成电路生产出来之后,我们之前设计的新一代计算机就可以投入生产了。”
  “这条生产线生产出来的集成电路,精度可以达到500微米,也就是说,一平厘米大小的集成电路,就可以继承400个完整的计算机电路。”
  “而以现在我们106机有6000个晶体管电路来计算,那么以后只需要15个一平方厘米大小的电路主板,就可以生产出与106机运算速度相同的计算机。”
  “而且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储存能力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计算机上设置更复杂的程序,这样一来,今后的计算机将不仅仅只是一个计算机器,而且还能够辅助我们的研究。”
  站在台上,杨宁此时正在向之前审批光刻机项目各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们介绍着集成电路的应用前景。
  “如果这样的话,集成电路的出现,是不是也能使我们的雷达在不影响功率的i情况下,体积更小,耗能更低,反应速度更快?”一位雷达领域的专家听完杨宁的讲解后问道。
  “确实是这样。”虽然我们在雷达技术领域一开始还是引进老大哥的落后技术,但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之后,随着我们决定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我们也不再将目光只盯在老大哥身上,而且还利用老大哥的技术,结合西方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技术,已经开始研制我们自己的的雷达了。
  之前他们也向数据处理所送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通过那些资料,杨宁已经知道,我们已经开始研究多普勒脉冲雷达了。
  这就让杨宁感到十分惊喜了,在原来历史上,世界第一台多普勒脉冲雷达要到60年代才会被研制出来,但是多普勒效应在19世界中期就已经被提出来了。
  在没有杨宁的启发下,我们的科学家通过结合西方世界的理论,自发性的开始创新性研究多普勒脉冲雷达。
  这就说明,我们这个时期的科学家,能力真的不比其他国家差多少。
  只要能够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支持,他们也能够走在世界前列。
  不仅仅如此,杨宁还知道,粤省的三汽,利用“景岗山”汽车上的技术,研制出了其他款型和性能的汽车。
  那些汽车的性能虽然比不上“景岗山”,但它们的出现,也填补了我们在中低档汽车领域的空白。
  而随着这些汽车的出口,不仅仅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的外汇,还大大提升了我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了随着技术的积累和发展,我们在工业和科技方面已经拥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也正是因为这样,让杨宁在得知数据处理所不久就会取消的消息之后,坦然的接受了。
  毕竟随着科技的发展,科研的难度也会随之越来越大,以杨宁的能力,也不可能一直对所有的研究领域都能兼顾到,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等到集成电路计算机研究出来之后,杨宁的主要精力就会放在那些重要领域的研究之中了。
  对此,杨宁并没有感到有任何失落,反而内心轻松了不少。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