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盐碱地上开新路,瘠田垄里起金仓!(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外面冷,都别在这儿杵着了,上楼,会议室说话。”
  听到这话,众人立刻簇拥着苏文宸走上楼梯。
  会议室里,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寒气,空气中似乎也弥漫着一股焦灼。
  众人迅速落座,不过视线还是全都牢牢钉在主位的苏文宸身上。
  苏文宸将藤箱放在脚边,没有寒暄,开门见山。
  他深知项目落地只是开始,如何高效,合理地分配,平衡好各县发展,才能带动整体特区腾飞。
  “看来消息都传回来了。”
  “这次在京市,经过多轮汇报,讨论,争取。”
  “我们特区的四个项目——大型化肥生产线,大型饲料氨基酸生产线,种禽孵化环境控制系统,以及食用菌精密发酵和离心分离设备。”
  “全部获得批准,正式列入七二方案采购目录!”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压抑不住的吸气声和轻微的议论声。
  虽然早已听闻喜讯,但亲耳从苏文宸口中得到最权威的确认,那份震撼和喜悦依旧无比强烈。
  每个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苏文宸继续声音沉稳的说道。
  “这是国家对我们特区过去成绩的极大认可,也是对我们未来发展寄予的厚望!”
  不过随后话锋一转,语气也陡然严肃起来。
  “四个项目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环环相扣。”
  “化肥是土地增产的根基,饲料是扩大肉禽养殖的关键,孵化系统是突破种禽繁殖瓶颈的利器,菌种设备则是食品深加工和未来生物经济的源头。”
  “它们组合起来,就是要打造一条从‘地头’到‘餐桌’的高效产业链。”
  “目标是让我们黄淮海特区的农牧产品,不但要供应本地,更要辐射周边,甚至最终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赚取宝贵的外汇!”
  “当然现阶段谈深加工产品出口,还为时过早。”
  “不过我希望,目标各位还是要有的!”
  “这次上面也已经决定,后续对所有出口商品,我们每出口1美元商品,上面就补贴咱们1块钱。”
  苏文宸顿了顿,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四位县长。
  “所以,项目的落户,绝不能只看一地一县的得失。”
  “要考虑交通物流,要考虑产业配套,要考虑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更要考虑对整个特区,乃至未来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这四个项目建起来,不是终点,而是我们产业升级的起点。”
  “这一点,大家务必牢记!”
  苏文宸这番话,既是鼓舞,也是警醒。
  刚才跃跃欲试,准备为本县争抢项目的氛围,被苏文宸强调的“整体利益”和“发展格局”一下子压了下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