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技术的交流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1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田间地头离开之后,车队平稳驶抵新落成的特区接待会馆。
  一座融合了现代实用性与朴素庄重风格的建筑。
  刚一进入,一股温暖而不燥热的气息扑面而来,与室外的料峭春寒形成鲜明对比。
  厅内陈设简约大方,细节处透着用心——墙上悬挂着新测绘的黄淮海区域地图和盐碱治理进展对比图,无一不是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变化。
  由于总统随行团队刚刚入驻进来,所以距离午宴还有段时间。
  所以在美方的提议下,提前去参观了苏文宸准备的盐碱地综合治理展示区。
  很明显,总统是想看看对方展示出来的,跟前面在田间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对于这个要求,苏文宸倒也没有拒绝。
  因为本来就是行程上有的安排。
  示范区的距离并不远,跟科研站一样,都是被安排在了接待会馆的附近不远处。
  这边在苏文宸的规划中。
  以后就会以两河交叉形成的接待会馆为中心,把这边打造成展示区和接待区。
  毕竟接待会馆都建好了,总不能以后就放在这里空着吧!
  甚至等后面改开经济发展起来了,这边在苏文宸看来,还可以以大沙河跟废黄河两岸为中心打造成旅游区。
  在有过接待过总统的历史成绩,到时候会有好奇人过来参观。
  在苏文宸的引路下。
  代表团核心成员缓缓步入会馆不远的盐碱地治理展示区。
  这个区域没有繁复的装饰和陈设,只有被单独规划出来的盐碱地。
  其中每一块土地前面都竖着一个用中英双语写满的数据板。
  所以苏文宸也立刻说道。
  “总统先生,还有各位来宾。”
  “下面我会用详细的数据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的治碱肥各项基础数据,还有我们闭环产业链的循环模式。”
  苏文宸说完之后,技术员见状,也操着比较流利的英语,开始按照苏文宸安排好的方式,指着身后第一块未改良过的地块翻译。
  其他人听到翻译的话后,也都好奇的围了过来。
  “诸位,这就是我们特区最开始的样子。”
  “盐碱化严重,当时很多土地ph值高达9.8的强碱性土地,农作物基本无法存活。”
  伴随着苏文宸的话翻译出来之后,各种记者也把镜头缓缓对准其身后的那个地块。
  这块地正是直接从特区的机场附近,那片未曾经过治理的盐碱地核心采集的土样——灰白,板结,龟裂,泛着令人不适的碱霜。
  生在其中的几株杂草,稀疏而枯黄,叶缘卷曲萎蔫,根茎部分甚至显露出被盐碱侵蚀烧灼的焦褐色。
  它们无精打采地耷拉着,仿佛用尽最后一丝生命力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贫瘠与绝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