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燕国的寒冬(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相应的,维护国家的信用,对他们这些心神早已飞去自由美好的大汉的贵人们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
  还不如拿著公器,为自己谋取私利,搬迁入汉享福做点准备。
  燕使嘆息著说:
  “荀子在《王霸篇》中提到,『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治国的根本是道义,信用是国家能够得到运行的重要条件,而权术只是弥补不足的手段而已。
  “可当年建国者的大义还存在於人心之內,却已不存在於甘棠宫中。”
  “信任也隨著肉食者可鄙的种种行为,日益消散,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起来。”
  “只剩下有关权力的爭夺,还能消耗一些智慧可智慧投入到爭权夺利,为图自己爽快中去了,还算得上是“智慧”吗?
  “儒家提倡的,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可以团结上下、君臣、宗族——虽有法度之失,却也不至於让人心寒凉。”
  “法家提倡的,用律法来治理国家,可以约束人心中的放纵、欲望虽有过苛之失,却也能让国人行走在大致的路上,不至於四散跑开。”
  可燕国如今,
  最重要的义、信不再,
  贵人捨弃国家根本而只短视的追逐能够及时获得的好处,制定了法度却又不断违背它,旧日的道德也崩坏了许多。
  上下唯一的共识,
  也许就是都在想办法朝著大汉跑路吧。
  『无妨的,等到大局已定,凭藉你的才能,还能够在大汉担任官职,不是吗?”
  刘楚使者这样安慰燕国的同行。
  后者苦笑摆手,没有应他的话。
  他只是对塔西佗说,“国家、族群,是人心凝聚所成。”
  “它犹如盲人抚摸的大象,不可窥其具体,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明白它所拥有的力量。”
  “但这一切,都需要信义作为根基。”
  “不论其国制度,是共和行政,还是集权独治,失去了信义,便是失去根基。”
  “大树会因此倒下,泉水会因此枯竭。”
  “你与其纠结“国制”的方式,还不如为国人树立一个共识,提高国家的信义。”
  “这样,百姓才会跟著你走。”
  想起燕国建立的原因,
  想起燕国衰败的原因,
  使者说完,又沉默下去。
  塔西佗坐在原地若有所思,最后点点头说,“我知道了。”
  过了一段时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