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盛与衰(7 / 8)
  祂让皇帝拥有了作为统治者的绝佳天赋和智慧,
却又收走了作为君主重要的子嗣后代。
从永元五年,
皇帝开始宠幸妃嫔,知晓人事以来,后宫不是没有传出过喜讯。
只是妃嫔们要么流产,要么生下的孩子未及长大便夭折,以至于只留了一个皇子。
皇帝也曾为此挣扎过。
他带着妃嫔们搬迁到光武、明帝时的旧宫殿居住,因为这两位先帝子嗣昌盛,希望能沾染一两分祝佑。
他安排人手暗中监视后宫中的人事,因为他怀疑有谁在背后动手脚,像前汉赵氏姐妹那样,祸害皇帝的血脉。
结果一无所获。
即便是善妒的阴皇后,都没有在这方面有任何举动。
毕竟她自己都在为子嗣苦恼。
有从各地请来的相师为皇帝占卜子嗣,最后的结果是支支吾吾,不能成语。
医者为皇帝诊断,也是叹息居多,直言皇帝精气本就不旺,体生寒凉,精出如水,不利于子嗣繁衍。
这让皇帝感到绝望,最后只能将兄长刘庆的子嗣接到洛阳皇宫中,心里暗暗将之作为保底。
如今突然病倒,有逝去的可能,
已经成就足够功业的皇帝并没有过于失落,只是遗憾自己的身体,以及对格物的推行。
他找来信任的臣子说,“燕国前车之鉴,不可以疏忽!”
“要明确社稷的法理,坚定人的心智,团结人的力量,不要让天下人都背对大汉。”
“诸夏的世界何其广阔,诸夏的人口何其众多,若大汉不能如此,那天子的宝座又会被谁占去呢?”
臣子趴伏在地,悲泣着应下皇帝的话。
随后皇帝又找来邓绥。
“我如果离开人世,当为你留下一份遗诏,让你可以继续推行格物,开启民智,令大汉更加昌盛。”
邓绥惊讶于皇帝对自己的重视,也像臣子那样对他叩首,进行保证。
最后,
则是皇后阴氏。
皇帝对她有什么委任,只是希望她能够稳重一些,照顾好后继之君。
毕竟病情突然,
阴家也是个力量不小的外戚,
他若再行废后之事,便有局势失控的可能。
而刘胜、刘祜这两个孩子,不管哪个继位,都很年幼,注定要太后垂帘听政。 ↑返回顶部↑
			
			
			
			
			
		却又收走了作为君主重要的子嗣后代。
从永元五年,
皇帝开始宠幸妃嫔,知晓人事以来,后宫不是没有传出过喜讯。
只是妃嫔们要么流产,要么生下的孩子未及长大便夭折,以至于只留了一个皇子。
皇帝也曾为此挣扎过。
他带着妃嫔们搬迁到光武、明帝时的旧宫殿居住,因为这两位先帝子嗣昌盛,希望能沾染一两分祝佑。
他安排人手暗中监视后宫中的人事,因为他怀疑有谁在背后动手脚,像前汉赵氏姐妹那样,祸害皇帝的血脉。
结果一无所获。
即便是善妒的阴皇后,都没有在这方面有任何举动。
毕竟她自己都在为子嗣苦恼。
有从各地请来的相师为皇帝占卜子嗣,最后的结果是支支吾吾,不能成语。
医者为皇帝诊断,也是叹息居多,直言皇帝精气本就不旺,体生寒凉,精出如水,不利于子嗣繁衍。
这让皇帝感到绝望,最后只能将兄长刘庆的子嗣接到洛阳皇宫中,心里暗暗将之作为保底。
如今突然病倒,有逝去的可能,
已经成就足够功业的皇帝并没有过于失落,只是遗憾自己的身体,以及对格物的推行。
他找来信任的臣子说,“燕国前车之鉴,不可以疏忽!”
“要明确社稷的法理,坚定人的心智,团结人的力量,不要让天下人都背对大汉。”
“诸夏的世界何其广阔,诸夏的人口何其众多,若大汉不能如此,那天子的宝座又会被谁占去呢?”
臣子趴伏在地,悲泣着应下皇帝的话。
随后皇帝又找来邓绥。
“我如果离开人世,当为你留下一份遗诏,让你可以继续推行格物,开启民智,令大汉更加昌盛。”
邓绥惊讶于皇帝对自己的重视,也像臣子那样对他叩首,进行保证。
最后,
则是皇后阴氏。
皇帝对她有什么委任,只是希望她能够稳重一些,照顾好后继之君。
毕竟病情突然,
阴家也是个力量不小的外戚,
他若再行废后之事,便有局势失控的可能。
而刘胜、刘祜这两个孩子,不管哪个继位,都很年幼,注定要太后垂帘听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