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平与乱(3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东瀛齐国那边,只怕是更加糟糕。”
  想起近来一些消息的死鬼,在感慨完“上帝的糊裱匠不好当”后,又说起了东瀛那边的事情。
  东瀛的姜齐復立,已经过去了近二百年的光阴。
  而时间总是无情,
  人世的流转下的弊病积累,也不会因一两位圣君明主的出现而停滯,乃至於消磨,
  所以姜齐发展到现在,內部已经有了许多毛病。
  虽然充当海上马车夫,
  以及紧紧抱住中原上国的大腿,
  让齐国的生活比起困於一岛之上要好出许多,
  他们开闢出来的海外领土,在熬过最初几年的艰辛后,也给予了齐国本土不少回报,
  齐人也因此养成了向外出走,与风浪相搏的习惯。
  但一国的发展,总逃不过“君以此兴,必以此亡”的规律。
  长时期的航海搏浪,
  让开拓出来的一些海外之地慢慢的与本土离心,更加注重自我。
  毕竟海上之国不同於陆地,
  他们没有绵延坚挺,遍布疆域的道路,可以做到“河內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內”。
  先是物產本就不够充盈,以至於要去海上卖命,
  再是海路多磨难,天地自然的险恶在乘船之时,会完全显露於人前。
  很多时候,
  只要海浪汹涌一些,海风狂野一些,海外领土就会与东瀛本地断开联繫。
  如此,
  他们谈何归心?
  靠自己求活的时候没见著本土来人,
  叛乱了……
  哈哈,叛乱了本土也不一定能来人呢!
  除此之外,
  东瀛大岛上山地过眾,平原稀少,也使得难以像长安、洛阳那样,据一地而控制四方,成为一个號令天下的核心。
  吕姓齐国时,以田横的才能尚且要制定分封的政策,
  姜姓齐国时,也就吕鹏及后三代,利用威望和开拓海外带来的资粮,维持住了集权的格局。
  在此之后,东瀛也是诸侯蜂起,抗命者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