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泰西楚国(3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来,
  泰西的日耳蛮等族群,本就杂乱非常,本质与“东胡南蛮”这样的老前辈一样,远看一个整体,近看四分五裂。
  其內部都有自己的鄙视链,也不怕再多加一个。
  三来,
  也不知是泰西的蛮夷过於野蛮,连匈奴、月氏等东方族群,在其面前都能自称“文明”的缘故,
  还是全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隔著千里之遥,学习到了身毒贏学的精髓,认为自家还是最棒最强大的族群的缘故,
  其中一些部族,存在著名为“一滴血”的,划分远近亲疏的原则。
  即:
  若有外族血脉,那便不是自家的种。
  正好跟“只要有点关係,就是我家的人”的伊乌德人相反。
  也跟“既然有点血脉,还承认共同的祖先,遵循诸夏的传统”,便能视为一体的炎黄后裔不同。
  这样的神奇操作,让那些混居了二代、三代的后裔,更倾向於认同诸夏的教导,而远离蛮夷。
  而当年嬴秦能够在西海角落迅速站稳跟脚,也跟那个名为“科尔基斯”的城邦,流行只尊重父系,而完全无视母亲的產翁制有关。
  只是,
  诸夏的族群在这里,终究还是有些力有不逮,旁边更有罗马这个竞爭对手存在,因此不能將所有的蛮夷都开除人籍。
  他们效仿西秦的先例,將诸多蛮夷进行了划分,对之进行分化。
  “分而治之,转移矛盾的做法,在哪里都很適用。”
  何博想起秦人在西海这片复杂地区,缔造的长达二百年的长治久安,略带讚嘆的说道。
  当然,
  最基础的原因,
  自然是在於当今之世,还处於一种较为古老的状態。
  最为繁华的中原,都还没有全然褪去先秦之风。
  更不论偏远到大陆尽头的泰西了。
  许多土地,尚且处於未曾开发的状態。
  罗马口中的“大日耳曼尼亚”,则分布著广袤的沼泽和森林,多无人之地。
  日耳蛮、塞尔蒂人的生活,距离罗马和诸夏君子近些的,还能带上些文明的色彩。
  距离远的,那便是茹毛吮血,完全的野人了。
  如此,
  诸夏赶来这里开拓,如何不能成为当地文明的源流之一?
  开拓千百年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