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三等九级,取富补贫(2 / 3)
眼下天下大乱,田亩荒废众多,百姓不缺田耕作,缺的是具有秩序的环境。因此百姓有田可耕,有耕则能产出赋税。然目前问题在于不能一视同仁,多产者未有多缴,故百姓虽说不会因此造反,但却会因此产生怨言。
当前中国大体一统,张虞治下疆域广袤,如果不能及时修正赋税补丁,后期则就难以更正,既会影响赋税征收,又会令士民生怨,平白肥了大户。
“卿可有细略?”张虞问道。
钟繇说道:“两汉以来,虽无大小户之分,但却有上家、中家、小家之说。繇以为可分三等,上家多出赋税,中家略多之,小家或能减赋。”
“三等之家,安能分高低?”
张虞摇头说道:“至少需分三等九级,上等之家出金、银,中等之家出粮、绢,下等之家出力、粮。三级之家各有所出,方能令国家畅通,百姓不被重赋所累。”
户出三石粮,又需缴纳绢、绵,加之服徭役,其赋税不能不重。只是之前乃是战乱之时,一切以军事为先,不得不压榨百姓。
而今中原太平,张虞不得不考虑更多,继续用不公平的赋税压榨百姓非长久之计,需制定新税法,以赢天下民心。
其中新税法,经张虞回程路上的思考,已是略有小得。
依照历史进程,或是说依照社会实际情况,准许让人用钱代缴徭役属于历史趋势。而穷苦百姓缺吃缺穿,最不缺力气。因此让最底层百姓出力气,替有钱人服徭役才是正道。
此外,关于缴纳赋税不同,中下层百姓属于是小农经济,自产自销物资,因此缴纳实物税最好。
中上层富家本身就囤积大量金银、铜钱,让他们出生活物资为赋税,恐会不利货币流通中转。缴纳金银需让他们变卖物资,变相促进了地区经济流通,以及丰富地区生产资料。
而以上的三等九级之策,既有蕴含张虞政治思想于其中,又有借鉴历史经验。
历史上,自曹操创立租调制起,以户征收赋税的形式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其中因赋税征收不公平,故历代都在修正租调制。
如北齐便因此设立三等九级与九品中正制相对应,唐便延续了九级之制,以为征收赋税。唐代宗时期,唐朝的下下户缴户钱五百文,上上户缴户钱四千文,二者便相差八倍之多。
然其中八倍的差距,并不满足张虞的胃口。对张虞而言,上上户缴纳赋税即便超下下户十倍都不嫌多,必须做到以上等之家补下等之家。
钟繇思索半响,问道:“九等之差如何估算?”
张虞挑了挑眉毛,淡淡说道:“二十税一,大族田亩上百顷,一岁便能有三万石。二十税一,无非六百石。”
“六百石!”
钟繇脸上顿是吃惊,若上等之家年缴六百石,能抵上两百家百姓粮税。但凡有千来家,便能抵得上二十万户所缴纳的粮税。
惊色微退,钟繇脸上露出忧虑之色,对豪强征收如此高额的赋税,怕不是会引起强烈反抗。
“大王,这上等之家赋税能否低些?”钟繇小心翼翼,问道。
“心疼家产了?”
张虞脸上似笑非笑,反问道。
“非是!”
见张虞好似鹰隼的眼睛盯着自己,一向受人推崇的钟繇竟有些不自在。
咽了下口水,钟繇咳嗽说道:“臣虽置办田产,但却不是舍不得。更何况大王赐繇食邑,足够繇衣食无忧,能够令子孙享福。仅是繇以为大王昔户三石,而今骤缴六百石,中间差有三百倍,大户恐会心生不满啊。”
张虞平心静气,说道:“事虽难,但比打天下还难不成?”
“孤年少至王氏习读,其田连阡陌,庄园如城,门客千户。而如此之大户,缴纳赋税不及百户之家,试问后汉府库怎会有钱?”
说着,张虞又生感慨,说道:“灵帝之时,因府库无钱,不得不买卖三公。曹嵩出价一亿,足可见曹氏之富。而大族富庶与国家何干?天下灭亡时,曹氏与汉同休尔!” ↑返回顶部↑
当前中国大体一统,张虞治下疆域广袤,如果不能及时修正赋税补丁,后期则就难以更正,既会影响赋税征收,又会令士民生怨,平白肥了大户。
“卿可有细略?”张虞问道。
钟繇说道:“两汉以来,虽无大小户之分,但却有上家、中家、小家之说。繇以为可分三等,上家多出赋税,中家略多之,小家或能减赋。”
“三等之家,安能分高低?”
张虞摇头说道:“至少需分三等九级,上等之家出金、银,中等之家出粮、绢,下等之家出力、粮。三级之家各有所出,方能令国家畅通,百姓不被重赋所累。”
户出三石粮,又需缴纳绢、绵,加之服徭役,其赋税不能不重。只是之前乃是战乱之时,一切以军事为先,不得不压榨百姓。
而今中原太平,张虞不得不考虑更多,继续用不公平的赋税压榨百姓非长久之计,需制定新税法,以赢天下民心。
其中新税法,经张虞回程路上的思考,已是略有小得。
依照历史进程,或是说依照社会实际情况,准许让人用钱代缴徭役属于历史趋势。而穷苦百姓缺吃缺穿,最不缺力气。因此让最底层百姓出力气,替有钱人服徭役才是正道。
此外,关于缴纳赋税不同,中下层百姓属于是小农经济,自产自销物资,因此缴纳实物税最好。
中上层富家本身就囤积大量金银、铜钱,让他们出生活物资为赋税,恐会不利货币流通中转。缴纳金银需让他们变卖物资,变相促进了地区经济流通,以及丰富地区生产资料。
而以上的三等九级之策,既有蕴含张虞政治思想于其中,又有借鉴历史经验。
历史上,自曹操创立租调制起,以户征收赋税的形式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其中因赋税征收不公平,故历代都在修正租调制。
如北齐便因此设立三等九级与九品中正制相对应,唐便延续了九级之制,以为征收赋税。唐代宗时期,唐朝的下下户缴户钱五百文,上上户缴户钱四千文,二者便相差八倍之多。
然其中八倍的差距,并不满足张虞的胃口。对张虞而言,上上户缴纳赋税即便超下下户十倍都不嫌多,必须做到以上等之家补下等之家。
钟繇思索半响,问道:“九等之差如何估算?”
张虞挑了挑眉毛,淡淡说道:“二十税一,大族田亩上百顷,一岁便能有三万石。二十税一,无非六百石。”
“六百石!”
钟繇脸上顿是吃惊,若上等之家年缴六百石,能抵上两百家百姓粮税。但凡有千来家,便能抵得上二十万户所缴纳的粮税。
惊色微退,钟繇脸上露出忧虑之色,对豪强征收如此高额的赋税,怕不是会引起强烈反抗。
“大王,这上等之家赋税能否低些?”钟繇小心翼翼,问道。
“心疼家产了?”
张虞脸上似笑非笑,反问道。
“非是!”
见张虞好似鹰隼的眼睛盯着自己,一向受人推崇的钟繇竟有些不自在。
咽了下口水,钟繇咳嗽说道:“臣虽置办田产,但却不是舍不得。更何况大王赐繇食邑,足够繇衣食无忧,能够令子孙享福。仅是繇以为大王昔户三石,而今骤缴六百石,中间差有三百倍,大户恐会心生不满啊。”
张虞平心静气,说道:“事虽难,但比打天下还难不成?”
“孤年少至王氏习读,其田连阡陌,庄园如城,门客千户。而如此之大户,缴纳赋税不及百户之家,试问后汉府库怎会有钱?”
说着,张虞又生感慨,说道:“灵帝之时,因府库无钱,不得不买卖三公。曹嵩出价一亿,足可见曹氏之富。而大族富庶与国家何干?天下灭亡时,曹氏与汉同休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