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军校与迁民(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五月一日,张虞东巡至中条山,在山中学舍中接见新一批学生。
  中条军第一期招收三百胡夷少年,经多年的学习早已毕业,并已投入到天下征战当中。然因张虞忙于征战、登基,且与钟繇、杜畿、郦嵩等中央官员无利益瓜葛,便无人提及中条军招收二期学生。
  今随着朝政渐安,张虞在搭建太学的同时,同时下令挑选羌、氐、賨、鲜卑、乌桓、匈奴六胡子弟各一百人,总计六百人。并让人修缮扩建简陋的中条军屋舍,及更名为‘中条军校’。
  在二期招生六百人中,因一期毕业生分散在益、雍、荆、豫、凉、并、幽等七州任职,故他们在招生过程中出力不少,或是归乡招揽后生,或是深入夷部招生。
  而今一期毕业生三百人迄今为止,除了不幸战死的二十来名学生,剩余两百余人几乎皆在军中效力。有资质、机缘最差者,仅官拜为什长、骑吏。资质、机缘出众者,如丘郎凭斩袁谭之功,官拜奋威校尉。
  如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校派’必定会渐在军中冒头。话语权上或不及开国勋贵,但几代下来军校派必然会成为军中最大一股势力之一。而军校派出身的将校反叛概率很低,且平均忠诚度必然高于非军校出生。
  若非考虑到影响甚大,张虞都有念头让皇子们至军校习读,以便在外镇藩王前团结一群的跟班。然因骇人听闻,张虞遂断绝此念。
  今在张虞巡视前,六百学生分属二十端,每端大概三十人。而其中规矩与太学相同,分为外、内、上三舍,比例为在10:3:2。但太学不同的是,每半年就会调舍,且非个人成绩,而是端与端之间的较量。
  单体成绩另有比较方式,如钱、马、私厨等相应奖励,并在毕业分配工作时,会将单体成绩考虑其中。毕竟武与文不同,前者虽强调武艺,但同样看重团队;后者更强调才能,团队需求稍弱之。
  二期新生在为期一月的军训下,军官凭考核成绩,暂将三舍有了安排。而其中的校官与端谕不少是一期毕业生转职,或是受伤的将校转业。而负责考核军官,由郦嵩、徐晃、赵云、丘郎四人出任。
  丘郎年纪小,本无法与其余三将并坐,张虞主要是考虑到丘郎是一期中最拔尖的学子,考核军官有一期毕业生,算是加强新老学生之间的同窗之情。
  “陛下,优秀学子十名上台了!”
  在丘郎的提醒下,张虞身披彩甲,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接见军训期间的优秀学子。
  “学生拜见陛下!”
  “免礼!”
  十余岁少年陌生面孔上的紧张,看得张虞不由笑了几下,从侍从手上接过礼品,一一赐与十名少年。
  赏赐之物谈不上珍贵,但却胜在实用,如前三名赐弓箭,四至六名赐长槊,七名以下授佩剑。
  “你等学长学成时,名列前茅,朕赐甲胄,经历数年历练,今官拜校尉!
  张虞指着丘郎而勉励学子,说道:“朕望每岁能在此再见你等,似丘学长建功立业,为朕效力!”
  “谢陛下!”
  “今在此既称山长便好!”
  张虞摸了摸少年的脑袋,笑眯眯说道:“我虽不教授你等,你等却仍为我门生!”
  少年们不知天子门生概念,仅知山长称谓比所谓的陛下更亲近人,遂纷纷称张虞为山长。
  今中条军校,张虞不打算交给任何人管理,而是由他出任山长。将来等他去世前,他就会交于新君出任山长。而及天下承平,军校生保持‘天子门生’的身份,他们即便为胡人,但有皇帝作为支持,也不至于会被打压太狠。
  至于随行的官吏深谙政治多年,深知‘天子门生’的含金量。这批军校生如有能力,估计仕途一路畅通。若非学子乃胡人出身,招之为婿恐人笑话,估计他们都想找些优秀学子为婿。毕竟如这般年轻而为校尉者,军中能有多少人?
  当然了,官吏有所不知。张虞为了避免军校生产生世袭权利,规定军校生不得与大户成亲,其所生子弟严禁入读军校。
  张虞又走到一黑衣少年面前,见其样貌与鲜卑、乌桓部落子弟不同,遂问道:“观你面相不似北疆子弟,不知是氐人亦或賨人?”
  “禀山长,仆乃賨人,巴西宕渠人!”
  “是何姓名?”
  “养于外家时,随母姓何。今复姓王,名王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