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帝国荣耀,当西征胜讯传遍四方(5 / 6)
“秦国竟真的灭了剌子模。”
一名老臣捋着胡须,语气中满是震惊:“此前听闻辽国覆灭,老夫还心存疑虑,如今看来,秦国的实力,远比咱们预估的更强。”
在宋国官员眼中,辽国曾是与金国抗衡的西域霸主,其覆灭已足够震撼。
而剌子模虽远在万里之外,却也算是西域大国,秦国能将其踏平,足以证明其军事实力的恐怖。
但很快,另一名官员便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轻视:“剌子模不过是西域蛮夷小国,远不如辽国根基深厚,秦国灭了它,倒也不足为奇。”
“只是辽国一亡,秦国在西域再无对手,其势力怕是要越发壮大了。”
“这正是好事。”
宰相韩侂胄突然开口,眼中闪过一丝深意:“金国乃是我大宋的世仇,这些年对我大宋压榨勒索,欺辱甚重。”
“此前我大宋北伐,铩羽而归,正是因为金国势大。”
“如今秦国崛起,与金国互为掣肘,我大宋面对金国的压力已骤减不少。”
“依老夫看,秦国就是上天派来帮助我大宋向金国报仇的。”
他顿了顿,语气越发坚定:“如今秦国西征大胜,士气正盛,若我两国合力,再次夹击金国,定能收复开封故都,一雪前耻。”
“臣奏请陛下,派人前往陇西,与秦国联络,商议再次北伐之事。”
百官纷纷附和,唯有几名谨慎的官员面露担忧:“秦国野心勃勃,若助其壮大,他日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金国?”
韩侂胄却不以为意:“眼下首要之事是收复开封,至于日后,待我大宋国力恢复,再做计较不迟。”
他心中清楚,自己如今地位不稳,唯有收复开封这座故都,才能青史留名,塑造金身,稳固权力。
秦国的威胁虽然也很大,但却不是当前要考虑的。
与朝堂的“清醒”不同,宋国民间对秦国西征的认知,却显得十分模糊。
宋国官府对秦国的消息管控极严,而秦国宣德司虽试图在宋国境内宣传秦军战绩,却因受制于宋国官府的打压,无法大规模展开。
只能通过少数商贩、流民,将“秦军灭辽国、破剌子模”“秦军攻占关中、斩杀金国精锐”的故事,在小范围内传播。
在临安的集市上,一名从陇西榷场回来的商贩,正对着围拢的百姓讲述秦国的见闻。
“秦国人可厉害了,他们的火炮能轰碎城墙,骑兵能以一当十,连万里之外的剌子模都被他们灭了。”
百姓们听得半信半疑,一名老者皱眉道:“你莫不是在吹牛?哪有这么厉害的军队?”
商贩急了,唾沫横飞,说自己去过秦国边境,还从行囊中掏出一块秦皂(香皂)和一盒秦火(火柴),递到众人面前。
“我怎会吹牛?你们看,这就是秦国的物件。”
“这秦皂洗手,比咱们的皂角干净多了。”
“这秦火,一划就着,比火石方便百倍,还有秦国的布、羊毛呢,又便宜又耐穿,在陇西榷场都抢疯了。”
随着秦国商品不断流入宋国,百姓们对“秦国”的认知,也渐渐从“遥远的西域国家”,变成了“能造出新奇物件的强国”。
陇西的榷场,如今已是宋秦两国贸易的核心之地。
秦国的布、羊毛呢、秦火、秦皂、琉璃、胭脂等商品,也成了宋国百姓追捧的“稀罕物”,每次运到榷场,都被一抢而空。 ↑返回顶部↑
一名老臣捋着胡须,语气中满是震惊:“此前听闻辽国覆灭,老夫还心存疑虑,如今看来,秦国的实力,远比咱们预估的更强。”
在宋国官员眼中,辽国曾是与金国抗衡的西域霸主,其覆灭已足够震撼。
而剌子模虽远在万里之外,却也算是西域大国,秦国能将其踏平,足以证明其军事实力的恐怖。
但很快,另一名官员便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轻视:“剌子模不过是西域蛮夷小国,远不如辽国根基深厚,秦国灭了它,倒也不足为奇。”
“只是辽国一亡,秦国在西域再无对手,其势力怕是要越发壮大了。”
“这正是好事。”
宰相韩侂胄突然开口,眼中闪过一丝深意:“金国乃是我大宋的世仇,这些年对我大宋压榨勒索,欺辱甚重。”
“此前我大宋北伐,铩羽而归,正是因为金国势大。”
“如今秦国崛起,与金国互为掣肘,我大宋面对金国的压力已骤减不少。”
“依老夫看,秦国就是上天派来帮助我大宋向金国报仇的。”
他顿了顿,语气越发坚定:“如今秦国西征大胜,士气正盛,若我两国合力,再次夹击金国,定能收复开封故都,一雪前耻。”
“臣奏请陛下,派人前往陇西,与秦国联络,商议再次北伐之事。”
百官纷纷附和,唯有几名谨慎的官员面露担忧:“秦国野心勃勃,若助其壮大,他日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金国?”
韩侂胄却不以为意:“眼下首要之事是收复开封,至于日后,待我大宋国力恢复,再做计较不迟。”
他心中清楚,自己如今地位不稳,唯有收复开封这座故都,才能青史留名,塑造金身,稳固权力。
秦国的威胁虽然也很大,但却不是当前要考虑的。
与朝堂的“清醒”不同,宋国民间对秦国西征的认知,却显得十分模糊。
宋国官府对秦国的消息管控极严,而秦国宣德司虽试图在宋国境内宣传秦军战绩,却因受制于宋国官府的打压,无法大规模展开。
只能通过少数商贩、流民,将“秦军灭辽国、破剌子模”“秦军攻占关中、斩杀金国精锐”的故事,在小范围内传播。
在临安的集市上,一名从陇西榷场回来的商贩,正对着围拢的百姓讲述秦国的见闻。
“秦国人可厉害了,他们的火炮能轰碎城墙,骑兵能以一当十,连万里之外的剌子模都被他们灭了。”
百姓们听得半信半疑,一名老者皱眉道:“你莫不是在吹牛?哪有这么厉害的军队?”
商贩急了,唾沫横飞,说自己去过秦国边境,还从行囊中掏出一块秦皂(香皂)和一盒秦火(火柴),递到众人面前。
“我怎会吹牛?你们看,这就是秦国的物件。”
“这秦皂洗手,比咱们的皂角干净多了。”
“这秦火,一划就着,比火石方便百倍,还有秦国的布、羊毛呢,又便宜又耐穿,在陇西榷场都抢疯了。”
随着秦国商品不断流入宋国,百姓们对“秦国”的认知,也渐渐从“遥远的西域国家”,变成了“能造出新奇物件的强国”。
陇西的榷场,如今已是宋秦两国贸易的核心之地。
秦国的布、羊毛呢、秦火、秦皂、琉璃、胭脂等商品,也成了宋国百姓追捧的“稀罕物”,每次运到榷场,都被一抢而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