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消除隐患【47K】(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到这里,不少人都不由得暗自警醒。
  本来由于朝堂混乱导致各地御史缺席的空白,此刻终于被填补上了。
  其实这也是魏哲设立此职司的目的。
  朝堂派到地方的御史可以没有,但是随着幕府治下地域越来越广、百姓越越来越多,一定的监察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这根绳子可以很松,但不能没有。
  要知道权利从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当权利在你手中时不及时抓住,那么权利就会转移到别人手中。
  正要等到天下一统才想起这茬恐怕连黄菜都凉了。
  ……
  当晚,在魏哲有意的推动下幕府中发生的事情很快传遍全城。
  并且随着消息的发酵,渐渐向幽、瀛、辽三州传播。
  魏哲的“三镜之论”一时间令三州士人赞叹不已。
  即便是郑玄、卢植、蔡邕等人,都公开表示此为“济世良方”。
  尤其是东山书院诸士子,在得知了当日的详情之后更是对魏哲佩服之至。
  翌日,东山书院藏书阁。
  正当蔡邕与卢植为一孤本上的言语争执时,却见郑玄满脸笑意的走了过来。
  “看看罢!”郑玄递过手中的竹简抚须而叹道:“此诚为王道乐土也!”
  蔡邕见状当即好奇接过一看,只见上书《三镜赋》三字,展卷便见一行隽永字迹。
  ——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寒菊凝霜于辽东,征雁列阵于渤海。将军辟四门以纳谏,悬三镜而自照。贤良辐辏,诤臣云集。
  吾窃观其盛,敢竭鄙怀,作赋以颂:
  当是时也,谏疏盈箱,忠言贯耳。批逆鳞者膺厚赏,触忌讳者蒙不罪。故能化诤语为甘露,变雷霆作和风。昔桀拒龙逢而丧邦,纣剖比干而失国。今观左将军虚怀,岂非天授英睿以拯天下乎?
  至若谏鼓晨鸣,谤木夕照。田公沥血,书陈弊政;将军辍膳,虚怀以对。缮录谏言,夙夜瞻之。君臣相得,犹鱼水之欢;肝胆相照,类金石之固。
  及至列疏于屏风,常若雷霆在侧;铭戒于座右,恍闻史笔铮铮。
  乃叹曰:“幸乎,吾得一镜矣!”
  嗟乎!铜驼荆棘,曾见洛阳之墟;史镜鉴世,饱尝乱世之毒。谏鼓虽瘖,其鸣在耳;谤木虽朽,其诫在心。览青编而吊往哲,临渭水而想遗音。
  然将军之明,岂独耀于当世?
  三镜既悬,万象毕陈,将军遗范,皎如日月。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