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三谋抵一毒【12】(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16章 三谋抵一毒【12】
  逢纪的表现全被袁绍看在眼中,于是便主动开口询问。
  见此情形,逢纪索性直言道:“卑职确有计策,只是若行此策恐对明公清誉有碍,日后免不了遭人诟病,故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想袁绍闻言不怒反喜,当即迫不及待道:“但说无妨,恕你无罪!”
  至于有碍清誉什么的袁绍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他的清誉早在韩馥自杀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干净了,如今再多些污点也没什么。
  见袁绍自己都不在乎了,逢纪也就抛开顾虑。
  只见他先请左右抬出大汉舆图,而后指着北疆塞外那片辽阔的区域道:“自胡酋檀石槐合鲜卑、立王庭以来,此獠南掠汉地,北拒丁零,东退扶余,西击乌孙,全据匈奴故土,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实乃大汉劲敌,其凶险更胜往日之匈奴,数十年来缘边九郡无不受其荼毒。”
  “是故孝桓皇帝曾以遂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欲与和亲,却不想檀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更甚。如今檀石槐虽死,鲜卑亦四分五裂,但鲜卑兵马之盛依旧堪称塞外强国,非匈奴、乌孙之流可比。”
  说到这里,只见逢纪眼神阴冷道:“卑职听闻魏公威在辽东时每击胡虏,如赴仇敌,常立京观以威慑夷狄,可见彼此仇怨甚深。若明公肯厚赏,招诱诸部鲜卑南下进攻幽州,而我军再趁机攻之,届时魏军腹背受敌之下必然进退失据。”
  逢纪一脸得意道:“如此一来莫说夺回中山、渤海、河间诸郡国,便是趁机拿下幽州亦不难也!”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顿时沉默不语,神色各异。
  审配面露不满,许攸眉头微皱,郭图则是若有所思。
  至于堂上高坐的袁绍虽然面无表情,不悲不喜,但心中却不由一阵意动。
  确实,以如今魏军的实力一般人还真不敢得罪,也没有资格与之为敌。
  与其费尽心思给魏哲弄些疮疥之疾,还不如直接来个狠的!
  与此同时,郭图在思量片刻之后却摇头道:“元图此计虽奇,然个中手段还是太糙了些,听之尚可,若切实行之恐难如登天。”
  逢纪闻言自然不服,当即冷面斜视道:“还请指教!”
  郭图闻言当即毫不客气道:“自檀石槐死后诸部鲜卑内乱久矣,近些年忙于争夺鲜卑大权以至于寇边之事都已然少见,为祸反不如乌桓之害,区区财货又岂能招诱?须知魏公威这厮以往便是以击胡立功,在塞外声威远播。这些胡人纵然敢南下,恐怕也不会太过用心,稍有风吹草动估计就远遁塞外了。”
  只见郭图嗤笑道:“胡虏南下既然虚有其表,又如何能与我军前后夹击?”
  见郭图这么一说,本来有些动心的袁绍顿时又开始犹豫起来。
  还真是,檀石槐在世时鲜卑人虽是边郡大患,但他去世之后幽州最大的威胁反而成了乌桓人,要知道张纯之乱就是乌桓人在背后撺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五郡乌桓甚至做到了檀石槐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并且无论鲜卑人还是乌桓人,那都是见利忘义之辈。
  袁绍倒不吝啬财货,但他就怕这些胡人不讲信义,拿了钱却不办事儿。
  若是如此,等到袁军大举进攻时恐怕反会被这群胡人给坑了。
  然而逢纪却并非易于之辈,对于郭图的挑刺他转眼便想到了弥补之法。
  只见逢纪自信一笑道:“公则此言谬矣,岂不知因势利导乎?”
  说罢逢纪便朝袁绍躬身一礼道:“胡人好利,我等便可以利驱之。若以大掠幽州诸郡为酬,塞外诸胡必然动心。此外亦可赏以名号,授之单于印绶,如此乌桓、鲜卑诸部焉能不为明公效力?”
  郭图闻言倒没有继续抬杠,思量片刻反而点头认可了逢纪的算计。
  然而郭图没话说了,许攸却忽然摇头道:“此计好则好矣,却未尽善!”
  随即不等逢纪开口,许攸便主动解释道:“魏公威麾下兵马强劲,鲜卑也好乌桓也罢,若不效死力定难匹敌,故此光是财货、名位恐怕还不足以令塞外诸胡搏命厮杀,需另设诱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