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反攻前的筹谋(2 / 5)
在场的诸大臣中,有十余位是司马家族的心腹,闻言便对上方的周王怒目而视,丝毫不顾及臣下之礼。
而其余的大臣中。
有的神情不忍,有的闭目如老神在在,有的面带冷笑,有的目瞪口呆,不一而足。
但慑于司马家及其联盟的恐怖实力,就是没有哪一位敢于站出来为周王说话,敢这样做的人早就死掉了。
最终,周王低头不语,沉默不能答。
而司马尚等人冷笑下殿,众臣凛然。
这件事,绝对称得上是大周王朝近些年来,几个大的政治事件之一。
因此事之后,周王乃至王室的威信再度下跌不少,司马家族的威势更加隆重,引得了更多的势力投向他们那一方。
此外,也大大加快了司马家篡位的决心及行动。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或许一年半载之内,周王就不得不下诏禅让了怎么。
等待他的结局,大概率是被幽禁到都城近郊某个小地方,过些时日之后,“被郁郁而终”。
而以司马家的作风,以及他们为篡位而收买各方势力的行为来看。
他们几乎是百分之百地继续实行符合大家族、大门阀利益的执政制度,也就是所谓的“门第选官制”。
……
然而。
随着古宣这具化身的到来,一切都注定有了变数。
随着所有信息洪流的结束,古宣也闭上了眼眸,开始思索自己这个周王的处境,以及可行的破局之道。
而今的情势已经很明显了。
对自身而言,他的处境,相当于汉献帝,又或者更形象一些,应该是曹髦这一类。
对整个王朝而言,其实也可以说是处于危险之中。
西有强盛的犬戎族,而今已然成了气候,成了一个大部族,不时侵扰边疆,大肆掳掠人族为奴仆。
北部也有凶残蛮厉、残忍嗜杀的羯族,表面上接受了大周王朝的册封,成为了所谓的龙骧将军卫,替王朝扫荡北部诸敌,但实则是一条难以喂饱的饿狼。
大周强盛时,还可以压制这些异族。
但数百年来,大周早已衰退,内部矛盾丛生,边疆荒废。
这些都被犬戎族、羯族看在眼里,个个都是磨刀霍霍,想着早晚杀进中土世界,得偿所愿、随心所欲地大肆烧杀淫掠。
且说,司马家这个权臣家族并非看不到这一局势。
但一来,以司马尚为代表的这一代司马家头面人物,内斗内行,外斗只能说是一般。
当年,征讨犬戎族的一战中,若非司马尚的两个弟弟拼死殿后,司马尚本人只怕也难以逃回。
而今这些年来,即便司马尚坐镇的时候,也只是在犬戎族、羯族之前勉强撑住场面,只能坐视这些异族在境内的烧杀劫掠,谈不上更多的作为甚至进取。
以他的对外军事能力,只能到这一步了。 ↑返回顶部↑
而其余的大臣中。
有的神情不忍,有的闭目如老神在在,有的面带冷笑,有的目瞪口呆,不一而足。
但慑于司马家及其联盟的恐怖实力,就是没有哪一位敢于站出来为周王说话,敢这样做的人早就死掉了。
最终,周王低头不语,沉默不能答。
而司马尚等人冷笑下殿,众臣凛然。
这件事,绝对称得上是大周王朝近些年来,几个大的政治事件之一。
因此事之后,周王乃至王室的威信再度下跌不少,司马家族的威势更加隆重,引得了更多的势力投向他们那一方。
此外,也大大加快了司马家篡位的决心及行动。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或许一年半载之内,周王就不得不下诏禅让了怎么。
等待他的结局,大概率是被幽禁到都城近郊某个小地方,过些时日之后,“被郁郁而终”。
而以司马家的作风,以及他们为篡位而收买各方势力的行为来看。
他们几乎是百分之百地继续实行符合大家族、大门阀利益的执政制度,也就是所谓的“门第选官制”。
……
然而。
随着古宣这具化身的到来,一切都注定有了变数。
随着所有信息洪流的结束,古宣也闭上了眼眸,开始思索自己这个周王的处境,以及可行的破局之道。
而今的情势已经很明显了。
对自身而言,他的处境,相当于汉献帝,又或者更形象一些,应该是曹髦这一类。
对整个王朝而言,其实也可以说是处于危险之中。
西有强盛的犬戎族,而今已然成了气候,成了一个大部族,不时侵扰边疆,大肆掳掠人族为奴仆。
北部也有凶残蛮厉、残忍嗜杀的羯族,表面上接受了大周王朝的册封,成为了所谓的龙骧将军卫,替王朝扫荡北部诸敌,但实则是一条难以喂饱的饿狼。
大周强盛时,还可以压制这些异族。
但数百年来,大周早已衰退,内部矛盾丛生,边疆荒废。
这些都被犬戎族、羯族看在眼里,个个都是磨刀霍霍,想着早晚杀进中土世界,得偿所愿、随心所欲地大肆烧杀淫掠。
且说,司马家这个权臣家族并非看不到这一局势。
但一来,以司马尚为代表的这一代司马家头面人物,内斗内行,外斗只能说是一般。
当年,征讨犬戎族的一战中,若非司马尚的两个弟弟拼死殿后,司马尚本人只怕也难以逃回。
而今这些年来,即便司马尚坐镇的时候,也只是在犬戎族、羯族之前勉强撑住场面,只能坐视这些异族在境内的烧杀劫掠,谈不上更多的作为甚至进取。
以他的对外军事能力,只能到这一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