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白龙鱼服(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719章 白龙鱼服
  东宫,
  显德殿内,
  李世民看着面前厚厚的奏疏,眉头紧锁。
  这都是反对设立义仓按亩征两升粟的,也不全是反对设义仓,只不过是反对按亩纳两升粟。
  他的妻兄齐国公长孙无忌带头反对,言辞最为激烈。
  李世民知道无忌如今有几千顷田地,有历来赏赐的,也有他买入的,几千顷地,亩纳两升粟,一年可就是几千石粟了。
  越看越心烦,李世民一把将奏疏拍在御案上,起身在殿内踱步。
  这一次反对者,声势浩大。
  连他的心腹大舅哥都带头反对,也有武德元老裴寂也上封反对。
  贬到岐州的萧瑀也发来奏疏反对。
  韩州刺史封同人更是假称他事,骑着驿马就跑了几百里到长安,来到朝堂直言苦谏,希望皇帝回收成命。
  还说亩纳二升,对百姓负担太大。
  前朝义仓粮征收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而现在亩纳两升,平民百姓一丁授田百亩,如家中三丁,那义仓粮就要征六石粟了。
  说这相当于在国家正租上,又加了一倍。
  死活请求皇帝回收成命。
  李世民清楚,账不是他这样算的。
  他和李逸就谈过许多次均田令颁行之事,从关中京畿,到中原河南,再到河北河东山南,基本上就少有能足额授田的,一丁百亩那只是理想。
  事实上,
  关中地区,早就减半授田,但一丁五十亩,现在也很难实授。多少一户人家,也只能授田三四十亩地,而这往往还是有一丁以上。
  也只有边乡,地广人稀,战乱后人口还没恢复过来,才能一丁授田百亩。
  而关中地区,一户三四十亩地,还得分出一些种桑种麻种枣。
  现在还有许多分不到地的。
  中户七斗,下户四斗,实际比亩纳两升粟还多。
  毕竟按亩纳两升,也只征粮田的义仓粮,并且房玄龄杜如晦他们也提议,把田按肥瘦产出分为几等,按亩产一石的地,亩征两升粟。
  若是旱地瘦田,可以两亩三亩折一亩。
  大抵便是亩产一石的地,征两升义仓粮,五十税一。而正赋田租,一丁百亩纳租两石,一亩也是两升,折算下来,二十五税一。
  反对声如此之大,
  但李世民不愿意放弃,
  隋朝留下的那点老底,已经差不多用光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