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假如二凤穿越到安史之乱(9)(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帝就这么退位了?
  太子就这么被无视了?
  直接传位皇长孙李俶了?
  啊?这么快的吗?好歹给他们一个反应和讨论的缓冲期吧?
  李世民还真给了,他耐心地问着:“关于李俶,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不合礼仪这种话就不必重复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正当理由吗?”
  除此之外……众臣陷入沉思,绞尽脑汁想来想去。
  除此之外,那就真没有了呀!
  李世民足足等了一刻钟,还趁机观察了一下李俶兄弟俩的神色。
  李倓是纯粹的喜悦,拉着他哥的手嘀嘀咕咕,发自内心地替他高兴。
  李俶比他更沉稳,没有露出急不可耐的喜色,而是端方中略带忧色。
  “怎么?你有忧虑?”李世民对他选定的继承人微微一笑,和颜悦色地问。
  “我怕镇不住……”李俶实话实说。
  “这两个碍事的,我会让他们到洛阳去,远离长安这个中心。洛阳我刚收复,民心都向着我,我说的话还是很管用的。”李世民笑道,“我父亲晚年如何,他们就如何。朝政就别让他们掺合了,好吃好喝供着就行。如果他们不安分……”
  他停顿了一下,当着众臣和两个老家伙的面,没有把话说得太狠,只是云淡风轻道:“想必两位也不想步赵武灵王后尘吧?”
  赵武灵王也曾是一代雄主,晚年在宫变中被儿子囚禁三个月,活生生饿死了。
  这上哪说理去?
  李隆基和李亨想象了一下自己可能被生生饿死的结局,吓得面无人色,脑子也不昏了,嘴巴也不犟了,如同一下子被抽了脊梁骨,整个人都颓靡地软倒下来。
  李俶能不能干出这事他们不知道,但眼前这老祖宗是真狠哪,他们从前隔着史书看他,只觉得太宗陛下仁政爱民,总是会有意无意忽略李世民骨子里杀伐决断的那一面,觉得自己是太宗子孙,无论如何也不会站到他对立面,只会为他的果决狠辣拍手叫好。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他们竟也会站到李世民对立面,成为被“杀伐”的对象呢?
  “你的诏书可以接着写了。”李世民催了一句,而后对李俶交代道,“杨国忠死了,他的党羽你看着清理吧,抓紧换上自己人。我来这里本就是不合常理之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回去,武德那边缺我不行……”
  这话由李世民说出来,真没有一点点夸大其词的成分,因为大唐开国那时候,真的缺他不行。
  李渊曾经不信这个邪,后来他信了。
  你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就是天之骄子,天纵奇才,全天下谁也比不了。
  亲爹亲哥加起来也比不了一半。
  “所以你要趁我还在的时候,坐稳这个皇位。”李世民勉励道,“打仗的事你不用管,长安只负责提供粮草就好,前线一切有我。河北我刚收复过,不过是再收复一次罢了,没什么难度。史思明总不可能比窦建德得人心吧?”
  “那肯定不如。”李俶便也笑了。
  “我的诏令,天下都是认的。以后谁拿李隆基和李亨说事,你就把我的诏令拿出来,我不信不管用。”李世民絮絮叨叨地叮嘱着李俶,温和成熟的样子实在像一个长辈。
  ——虽然他比李俶还小几岁。
  “写好了没?写个诏书这么慢。”一转头,他对李隆基就毫不客气了。
  李隆基默默地放下笔,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只能喝酒吃饭睡觉看美人跳舞的未来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