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这个帝国将属于你(1 / 6)
第888章 这个帝国将属于你
1809年10月17日。
比历史上瓦格拉姆之战更加混乱,更加血腥的法奥对决,终于来到。
历史上,拿破仑在阿斯佩恩-艾斯林被迫撤退后,纠集了超过十八万军队,再次用瓦格拉姆之战的惨胜,迫使奥地利投降。
而这个时空,由于阿斯佩恩-艾斯林之战输的太惨,拿破仑的报复来晚了七八十天,但动用的实力更加强大。
此战法军人数超过了二十万,还有五六万莱茵邦联的小国民夫被征发起来运送补给。
军队中更是有三万五千是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调过来的老兵,其中老近卫军不少于两万,这些精锐历史上根本就没出现过。
这算是法兰西帝国在德意志这片能出动的所有机动兵力了,真要再次战败,法兰西帝国就得打本土保卫战,可见拿破仑决心有多大。
相反奥地利帝国,则明显不如历史上瓦格拉姆之战时期万众一心。
历史上阿斯佩恩-艾斯林之战后,奥地利帝国虽然赢了还士气大振,但面对无力追击的场面,全国上下都深知他们没有取得巨大的优势,法兰西的下一次报复才是最狠的。
因此还能做到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来应对法兰西帝国的下一次进攻。
奥军战后,在紧挨着阿斯佩恩-艾斯林村的瓦格拉姆周边,只用一个多月就修建大量堡垒群,把能动员的力量都动员到了极致。
可是在这个时空,阿斯佩恩-艾斯林之战的胜利来的太大,冲昏了弗朗茨皇帝和他大臣们的头脑。
他们没看到奥军巨大的牺牲,没看到夏藩军安西军的巨大作用。
以至于在这种氛围下,被马屁拍的晕乎乎的弗朗茨竟然以为奥军能赢,是因为弟弟卡尔大公的军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奥军已经非常强大了。
结果就是奥地利帝国不但没趁这段时间修筑堡垒做好艰苦作战的准备,反而开始朝堂上下,战场前后,开始了不断的扯皮。
等到法军已经集结完毕,奥地利人还没有为到底是进攻慕尼黑,还是继续退到首都附近防守做出最后的决定。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前线的卡尔大公急的癫痫都要犯了,他深知奥军没法在奥地利与巴伐利亚的边界,抗住法兰西的进攻,可奥皇弗朗茨却不想撤军。
因为奥地利帝国刚刚收复了维也纳以西的领土,还占领了一部分巴伐利亚王国的领土,这让弗朗茨皇帝收获了身边大臣和国内不明真相百姓的拥戴与大量吹捧。
我这正爽着呢,结果不到三个月就要把好处吐出来,那我这皇帝的脸面还要不要了,怎么可以不经过战斗,就把刚拿回的领土放弃呢?
这位傻子皇帝和他的狂热主战派大臣们,甚至还在期待卡尔大公能复制阿斯佩恩-艾斯林之战的奇迹。
而前线的卡尔大公,却被他们掣肘的几乎无法做出任何决策。
10月20日,在法军的强大攻势下,奥军被从慕尼黑以东数十公里的地方,追到了林茨。
林茨是上奥地利州的首府,多瑙河上游最大的港口,奥地利的工业中心之一,距离首都维也纳大约一百八十公里,多瑙河与其支流特劳恩河在此交汇,勉强也算有一些地利。
不过卡尔大公选择在林茨停下,不是因为这里适合决战,而是奥军实在跑不动了,再跑下去队伍就该散了。
10月25日,拿破仑赶到了林茨城外,这一路的追击,法军的前锋和奥军的后卫部队已经进行了十余次小规模的战斗,双方各损失了三四千人。
阿斯佩恩-艾斯林之战对奥军的激励效果还是不小的,至少在缠斗中,奥军完全没有落下风,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拿破仑眼见于此,更明白必须要打垮奥地利的重要性。
这二百年来,欧洲大陆上的陆军强国,也就三个半,法兰西、奥地利、俄罗斯。
剩下的半个中,前半段是西班牙,后半段是普鲁士。 ↑返回顶部↑
1809年10月17日。
比历史上瓦格拉姆之战更加混乱,更加血腥的法奥对决,终于来到。
历史上,拿破仑在阿斯佩恩-艾斯林被迫撤退后,纠集了超过十八万军队,再次用瓦格拉姆之战的惨胜,迫使奥地利投降。
而这个时空,由于阿斯佩恩-艾斯林之战输的太惨,拿破仑的报复来晚了七八十天,但动用的实力更加强大。
此战法军人数超过了二十万,还有五六万莱茵邦联的小国民夫被征发起来运送补给。
军队中更是有三万五千是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调过来的老兵,其中老近卫军不少于两万,这些精锐历史上根本就没出现过。
这算是法兰西帝国在德意志这片能出动的所有机动兵力了,真要再次战败,法兰西帝国就得打本土保卫战,可见拿破仑决心有多大。
相反奥地利帝国,则明显不如历史上瓦格拉姆之战时期万众一心。
历史上阿斯佩恩-艾斯林之战后,奥地利帝国虽然赢了还士气大振,但面对无力追击的场面,全国上下都深知他们没有取得巨大的优势,法兰西的下一次报复才是最狠的。
因此还能做到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来应对法兰西帝国的下一次进攻。
奥军战后,在紧挨着阿斯佩恩-艾斯林村的瓦格拉姆周边,只用一个多月就修建大量堡垒群,把能动员的力量都动员到了极致。
可是在这个时空,阿斯佩恩-艾斯林之战的胜利来的太大,冲昏了弗朗茨皇帝和他大臣们的头脑。
他们没看到奥军巨大的牺牲,没看到夏藩军安西军的巨大作用。
以至于在这种氛围下,被马屁拍的晕乎乎的弗朗茨竟然以为奥军能赢,是因为弟弟卡尔大公的军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奥军已经非常强大了。
结果就是奥地利帝国不但没趁这段时间修筑堡垒做好艰苦作战的准备,反而开始朝堂上下,战场前后,开始了不断的扯皮。
等到法军已经集结完毕,奥地利人还没有为到底是进攻慕尼黑,还是继续退到首都附近防守做出最后的决定。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前线的卡尔大公急的癫痫都要犯了,他深知奥军没法在奥地利与巴伐利亚的边界,抗住法兰西的进攻,可奥皇弗朗茨却不想撤军。
因为奥地利帝国刚刚收复了维也纳以西的领土,还占领了一部分巴伐利亚王国的领土,这让弗朗茨皇帝收获了身边大臣和国内不明真相百姓的拥戴与大量吹捧。
我这正爽着呢,结果不到三个月就要把好处吐出来,那我这皇帝的脸面还要不要了,怎么可以不经过战斗,就把刚拿回的领土放弃呢?
这位傻子皇帝和他的狂热主战派大臣们,甚至还在期待卡尔大公能复制阿斯佩恩-艾斯林之战的奇迹。
而前线的卡尔大公,却被他们掣肘的几乎无法做出任何决策。
10月20日,在法军的强大攻势下,奥军被从慕尼黑以东数十公里的地方,追到了林茨。
林茨是上奥地利州的首府,多瑙河上游最大的港口,奥地利的工业中心之一,距离首都维也纳大约一百八十公里,多瑙河与其支流特劳恩河在此交汇,勉强也算有一些地利。
不过卡尔大公选择在林茨停下,不是因为这里适合决战,而是奥军实在跑不动了,再跑下去队伍就该散了。
10月25日,拿破仑赶到了林茨城外,这一路的追击,法军的前锋和奥军的后卫部队已经进行了十余次小规模的战斗,双方各损失了三四千人。
阿斯佩恩-艾斯林之战对奥军的激励效果还是不小的,至少在缠斗中,奥军完全没有落下风,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拿破仑眼见于此,更明白必须要打垮奥地利的重要性。
这二百年来,欧洲大陆上的陆军强国,也就三个半,法兰西、奥地利、俄罗斯。
剩下的半个中,前半段是西班牙,后半段是普鲁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