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又带飞一个,成为票房40亿女一号(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58章 又带飞一个,成为票房40亿+女一号
  《火星救援》在立项前,曾被池野定义为“科幻大片”。
  何为科幻大片?
  那是几乎用钱、数不尽的人力、物力硬生生砸出来的特效,是剧组主创人员开拍前走遍大江南北,寻找到的十几个拍摄地,那是向中科院无数次求证考究出来的知识。
  光是一个火星场地,一个简单的全景镜头,其中的费和心思就已经超出了国内电影曾经想象的极限。
  影片的第一幕高潮,开场的沙尘暴是复杂的的粒子与物理模拟,祝融3号飞船是高精度cg模型+复杂动画,太空场景是实拍和cg的无缝结合这些都不提了。
  ——电影中几乎所有展现火星荒凉、壮丽和孤独的广角镜头,都是matte painting数字绘景和3d环境扩展的结果。
  郭峰团队需要将实拍的沙漠素材进行无缝拼接,移除所有不属于火星的元素,创建出远处的地平线、山脉和巨大的环形山,并调整出火星特有的光照和大气效果。
  这些镜头的成本的规模和精度之高,总工作量之巨大,是其他科幻电影根本无法想象的。
  或许和世界第一的科幻大片相比,《火星救援》没有那么夸张的表现力,但在细节和“真实性”上,《火星救援》的主创几乎做到了极致。
  这也就导致,人生首次看到国内科幻电影竟然能拍出这种效果、达到这种层次的所有人,全都懵了。
  惊愕、震撼、难言,不可思议。
  降维打击!
  故事继续,大年初一的当天,刚过零点的深夜,全国观众、全国期盼了不知多少年的科幻迷们,永远都无法忘记这天,无法忘记《火星救援》和池野带给他们的震撼与惊喜。
  马默并没有死亡。
  他奇迹般的活了下来,独自一人被困在这颗遥远的红色星球上。
  他拖着重伤的身体回到栖息舱,为自己进行了一场简陋的外科手术,取出插入腹部的天线碎片,并自行缝合伤口。
  苏醒后,马默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太空鲁滨逊”,他拥有一个可维持一段时间的栖息舱、一些补给品。
  但,食物终将耗尽,而且他与地球乃至“祝融3号”都失去了所有联系。
  地球上所有人都认为他已经牺牲。
  在短暂的绝望后,作为一名卓越的植物学家和工程师,马默决定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和乐观精神面对绝境。
  他录下了第一段视频日志,说出了那句标志性的话:
  “好吧,情况很清楚了,我困在这儿了…我一个人被困在这儿了,嗯…我没有任何联系方式……要么死,要么开始——耕耘。”
  镜头中,池野还是那张标志性的脸,一如既往的好看,但在好看中却带着一点狼狈,又有一点陌生的感觉——那是一种魅力。
  不是池野,是马默这个角色的魅力。
  至此,电影确立了全片最中心的核心冲突,一个人,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和毅力,在完全不适于生存的星球上,尽可能地活下去,并等待一个渺茫的救援机会。
  观众已然沉迷其中,并且随着剧情发展,逐渐不可自拔。
  ……
  凌晨两点。
  《火星救援》首映礼现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