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君要臣死,臣就是不死(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天朝上国什么时候穷到需要搜刮藩属?天朝的体面何在?
  一瞬间,封建大家长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大臣们齐刷刷上奏,请求陛下严惩背嵬军。
  擅自调兵,残害藩属,搜刮民财,奸淫掳掠,屠杀民众……
  任何一桩罪行都足以判“弃市”大罪,更别说这些罪行都发生在一部军队身上。
  其主帅甭管立下多大功劳,都必须严惩。
  有人建议宣『章献忠』进京自辩。
  交恶双方当着群臣对质,总有一方暴露真假。
  如果章献忠是忠臣,正好任命他整顿宣府、大同军务,把他与背嵬军悍卒分离开来。
  届时没了主帅的背嵬军,必如当初没毛文龙的东江镇一般四分五裂,方便大明“各个击破”,以此掌控辽东。
  倘若章献忠是奸臣,就当场拿下交给三法司会审。
  念及对方为国屡立战功,就免其死罪,流放云南瘴疠之地,以此安抚朝鲜“冤死”的数十万军民,大明上国的体面也就保住了。
  当然,也有人反驳道,“若是章将军诈称患病,迟迟不肯入京,又该当如何?”
  拥兵自重的军阀最在乎自身安危,比如说死前的左良玉,辽西的祖大寿,鞑子入寇时的山东官军,以及各种背刺友军的军头们……
  “若是章将军不肯入京,便是他心中早有不轨之心,臣请陛下早做打算……”
  如此一来,朱由检就该头疼了。
  他暗骂这些虫豸但凡争点气,自己何至于倚重那三四支悍卒,使得他们的权柄越来越大?
  他也想有人可用,奈何文臣武将打败仗有瘾,他不用那些将领也不行。
  藩镇藩镇,朝廷最痛苦的便是削藩问题。
  这问题轻易动不得,一旦到了必须要动的时候,已经是走钢丝的危险境地。
  西汉七国之乱,唐末藩镇火并,皆因藩镇而起,又因藩镇而落。
  朱由检回顾自己手里的牌,心说果真要削藩的话,自己如何压制背嵬军悍卒?
  要知道大明此时能打的部队靠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宣大、蓟镇边军,大明京营?
  他们屡次被明廷调来调去,一会到这里镇压流寇,一会急行军北上抗击鞑虏,频繁征战好几年,已经是兵额急缺,战马亏损。
  更别说还有皇帝微操,一次性在杜家屯葬送数万精锐,使得“忠诚派”元气大伤。
  眼下各路将领都在努力征募新兵,不是在收复辽西走廊的诸多卫所,就是被调往河南打乞活贼。
  西北边军?
  他们在围剿闯贼,双方在关中一带来回拉扯,能保住西安周边稳固已是超常发挥。
  北方的游牧部落每年都要入寇劫掠,如今还多了满清残部,使得边军压力更大,根本没有额外的机动部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