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借问天上宫阙 不知重逢何年月(2 / 4)
看着成千上万个陌生面孔的欢呼场面,章献忠不禁感慨万千,什么叫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就是了。
也许百姓早被贪官污吏压榨得精神麻木,但并不是重度智障。知道谁在收割他们,知道谁在倾力帮助他们。就算是块坚冰被温暖许久也会融化。
玩家们的所作所为也许不是本心,也许只是游戏任务的溢出效应,捎带着释放微弱善意,但百姓们都瞧在眼里。
谁真正帮他们,他们才可能帮谁。
章献忠忽然想起早期开荒的创业阶段,一路上筚路蓝缕,历经多少磨难。
自己跟其他玩家蹲在山中的小破村里,手头的武器装备都是最简陋的,刚开始打山贼都要耗费数枚复活码……
那时候的玩家拢共还不到百人,何曾想过今日指挥背嵬军数万强兵,接受数万军民的恭贺?
他在现实中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此刻在游戏里却成了百姓箪食壶浆的大帅,此中的境遇反差感,叫他哪里舍得这个精彩的虚拟世界。
难怪某些古代将官,被将士们山呼一声万岁,就有众望所归的天选感,忍不住要干一番大事业。
哪怕他只是背嵬军名义上的指挥官,也想在内心大吼一声,“大丈夫当如是也!”
背嵬军步骑穿过欢呼的百姓继续前行,陈景和来到章献忠身侧,与后者驱马并驾。
陈景和瞧了瞧左右,刻意压低音量询问道,“报纸上说大帅征伐朝鲜大获全胜,挣得百万石粮食,可否属实?”
“确系如此,辽南的水师兄弟们都在昼夜兼程运输粮草,我辽东大军未来一年的粮草都可支用,而朝鲜一国也已为我背嵬军所用……”
二人对视一笑,都从对方神色看出了一丝默契的深意。
乱世之际,粮食是最好稳定人心的“神器”。
有了充足粮食在手,背嵬军算是完全掌握进退的主动权。
只要背嵬军背靠朝鲜安心经营二三年,即使朝廷彻底平定关内流贼,也奈何不了辽东集团了。
“看来鞑虏的战力退步厉害,坐拥朝鲜一国之力,却不到半年就全面溃败了。”
“鞑虏一心想着搜刮民脂民膏,视百姓如猪狗,在辽东无人心,在朝鲜也无人心,自然在哪都站不住跟脚。我们虽然收复辽东,但也要切记人心二字。”章献忠面无表情地提醒。
“谨记大帅教诲。”
尽管章大帅没有明说,但陈景和还是听出对方的潜台词。
为何黑旗营、背嵬军能轻松打败鞑虏?
既有将士们悍不畏死的原因,也有军纪严明,能团结到百姓支持的原因……
陈景和联想到关宁军近期在辽东的所作所为,大明丧失辽东十余年,几乎没能收复多少土地,哪怕收复了,也会很快得而复失。
他甚至觉得章献忠已经在明示,关宁军搅乱辽东,已然失去民心,而辽东这片国土怕是很快就不再属于大明了吧?
先前驻防黑旗在辽东发报、说书、演戏剧,然后委婉试探百姓对大明的“支持度”,对藩镇造反的容忍度。那时百姓的态度仍是四六分,四分支持“藩镇”,二分保持中立,四分抗拒造反,渴望修生养息。
直到如今闹出一系列风波,百姓们的态度发生剧变,支持“藩镇”的比例竟然提高到八成。
陈景和深刻意识到,某些驻防背嵬军说的很对。
人没有亲身痛过,永远不会懂得几行文字所蕴含的真正道理,只当是白纸黑字,看完就忘。
百姓得而复失的屈辱遭遇,比一千次扫盲教化还有效果。 ↑返回顶部↑
也许百姓早被贪官污吏压榨得精神麻木,但并不是重度智障。知道谁在收割他们,知道谁在倾力帮助他们。就算是块坚冰被温暖许久也会融化。
玩家们的所作所为也许不是本心,也许只是游戏任务的溢出效应,捎带着释放微弱善意,但百姓们都瞧在眼里。
谁真正帮他们,他们才可能帮谁。
章献忠忽然想起早期开荒的创业阶段,一路上筚路蓝缕,历经多少磨难。
自己跟其他玩家蹲在山中的小破村里,手头的武器装备都是最简陋的,刚开始打山贼都要耗费数枚复活码……
那时候的玩家拢共还不到百人,何曾想过今日指挥背嵬军数万强兵,接受数万军民的恭贺?
他在现实中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此刻在游戏里却成了百姓箪食壶浆的大帅,此中的境遇反差感,叫他哪里舍得这个精彩的虚拟世界。
难怪某些古代将官,被将士们山呼一声万岁,就有众望所归的天选感,忍不住要干一番大事业。
哪怕他只是背嵬军名义上的指挥官,也想在内心大吼一声,“大丈夫当如是也!”
背嵬军步骑穿过欢呼的百姓继续前行,陈景和来到章献忠身侧,与后者驱马并驾。
陈景和瞧了瞧左右,刻意压低音量询问道,“报纸上说大帅征伐朝鲜大获全胜,挣得百万石粮食,可否属实?”
“确系如此,辽南的水师兄弟们都在昼夜兼程运输粮草,我辽东大军未来一年的粮草都可支用,而朝鲜一国也已为我背嵬军所用……”
二人对视一笑,都从对方神色看出了一丝默契的深意。
乱世之际,粮食是最好稳定人心的“神器”。
有了充足粮食在手,背嵬军算是完全掌握进退的主动权。
只要背嵬军背靠朝鲜安心经营二三年,即使朝廷彻底平定关内流贼,也奈何不了辽东集团了。
“看来鞑虏的战力退步厉害,坐拥朝鲜一国之力,却不到半年就全面溃败了。”
“鞑虏一心想着搜刮民脂民膏,视百姓如猪狗,在辽东无人心,在朝鲜也无人心,自然在哪都站不住跟脚。我们虽然收复辽东,但也要切记人心二字。”章献忠面无表情地提醒。
“谨记大帅教诲。”
尽管章大帅没有明说,但陈景和还是听出对方的潜台词。
为何黑旗营、背嵬军能轻松打败鞑虏?
既有将士们悍不畏死的原因,也有军纪严明,能团结到百姓支持的原因……
陈景和联想到关宁军近期在辽东的所作所为,大明丧失辽东十余年,几乎没能收复多少土地,哪怕收复了,也会很快得而复失。
他甚至觉得章献忠已经在明示,关宁军搅乱辽东,已然失去民心,而辽东这片国土怕是很快就不再属于大明了吧?
先前驻防黑旗在辽东发报、说书、演戏剧,然后委婉试探百姓对大明的“支持度”,对藩镇造反的容忍度。那时百姓的态度仍是四六分,四分支持“藩镇”,二分保持中立,四分抗拒造反,渴望修生养息。
直到如今闹出一系列风波,百姓们的态度发生剧变,支持“藩镇”的比例竟然提高到八成。
陈景和深刻意识到,某些驻防背嵬军说的很对。
人没有亲身痛过,永远不会懂得几行文字所蕴含的真正道理,只当是白纸黑字,看完就忘。
百姓得而复失的屈辱遭遇,比一千次扫盲教化还有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