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天下风云动,南商北农(求月票)(5 / 6)
在这场波及天下的改制浪潮中,九州之间的肃杀之气愈发浓重。各地明爭暗斗不断,任何人都能清晰地感觉到,一场席捲天下的大战,仿佛一触即发。
值得一提的是,大宋始终没有放鬆战备,一直在整军经武,儼然摆出隨时准备北伐的態势。
这是顾瑾的决策。
大宋正值国势鼎盛,如此举措不仅能持续扩大王朝声威,还可促使更多百姓心向大宋。
此时,开封城外。
踏.踏.踏.
一队骑兵正快马加鞭驰向城门。
守城士卒望见飞扬的顾氏旌旗,不敢有丝毫阻拦,迅速打开城门,任其长驱直入。
顾瑾並未减速,径直驰入城中,直至皇宫前方才勒马。
“全军列阵——待我面圣。”
他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说罢,便快步走向宫门。
“喏!”
身后的数十甲士没有任何犹豫,便齐齐的发出了一声怒吼。
皇宫外的侍卫们,旌旗不定的盯著这些人,纵使这些人明明什么都没做,但那种爆发出来的气质便已经是让他们感受到了惧怕。
与歷代顾氏子弟治军的风格不同,顾瑾极其注重军纪。
过去一年多来,他大力整顿宋军,律令严明、要求极高。
这也是形势所迫。
五代十国时期武人之跋扈,在原本歷史中已可见一斑,更何况当下这个更加混乱的世道。
整肃军纪,是顾瑾非做不可的事。
而这所带来的成果同样非凡,虽然顾瑾处置了不少骄兵悍將,但整个宋军的实力却要远超以往,尤其是在斗志上,压根就不是原先可以比的。
福寧殿。
“臣顾瑾,拜见陛下。”
听著殿外传来的声音,赵匡胤连忙放下了手中的奏疏,摆了摆手,让宦官赶紧將顾瑾给带了进来,脸上也是立刻便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对顾瑾的態度越来越好了。
至於原因,同样也很简单。
那就是顾瑾的种种制度已经起到了结果。
与耕种不同。
商业发展的速度本就要超过耕地,更別说江南之地原本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基础。
短短一年的时间下来。 ↑返回顶部↑
值得一提的是,大宋始终没有放鬆战备,一直在整军经武,儼然摆出隨时准备北伐的態势。
这是顾瑾的决策。
大宋正值国势鼎盛,如此举措不仅能持续扩大王朝声威,还可促使更多百姓心向大宋。
此时,开封城外。
踏.踏.踏.
一队骑兵正快马加鞭驰向城门。
守城士卒望见飞扬的顾氏旌旗,不敢有丝毫阻拦,迅速打开城门,任其长驱直入。
顾瑾並未减速,径直驰入城中,直至皇宫前方才勒马。
“全军列阵——待我面圣。”
他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说罢,便快步走向宫门。
“喏!”
身后的数十甲士没有任何犹豫,便齐齐的发出了一声怒吼。
皇宫外的侍卫们,旌旗不定的盯著这些人,纵使这些人明明什么都没做,但那种爆发出来的气质便已经是让他们感受到了惧怕。
与歷代顾氏子弟治军的风格不同,顾瑾极其注重军纪。
过去一年多来,他大力整顿宋军,律令严明、要求极高。
这也是形势所迫。
五代十国时期武人之跋扈,在原本歷史中已可见一斑,更何况当下这个更加混乱的世道。
整肃军纪,是顾瑾非做不可的事。
而这所带来的成果同样非凡,虽然顾瑾处置了不少骄兵悍將,但整个宋军的实力却要远超以往,尤其是在斗志上,压根就不是原先可以比的。
福寧殿。
“臣顾瑾,拜见陛下。”
听著殿外传来的声音,赵匡胤连忙放下了手中的奏疏,摆了摆手,让宦官赶紧將顾瑾给带了进来,脸上也是立刻便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对顾瑾的態度越来越好了。
至於原因,同样也很简单。
那就是顾瑾的种种制度已经起到了结果。
与耕种不同。
商业发展的速度本就要超过耕地,更別说江南之地原本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基础。
短短一年的时间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