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託付一国,前所未有的改变(求月票(3 / 6)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言辞恳切而犀利:“陛下岂不闻唐末以来,皇位传承一旦失序,便是骨肉相残、国祚倾覆之始?”
“兄弟相承,名分难定,则祸患必生於肘腋之间!”
“远有春秋时宋宣公传弟不传子,致其后数十年宋国內乱不止,五世不休,公室喋血,国势日颓。”
“近在本朝,若陛下行此策,恐他日德昭太子与晋王一系,將何以自处?”
“非但不能保全宗室,反种下萧墙之祸根!”
赵德昭是赵匡胤目前的长子,也是大宋的太子。
其如今也才十六岁的年纪。
虽然在这个时代,十六岁已经不算小了,但奈何赵德昭性格有些老实,缺乏魄力。
其实这或许也是赵匡胤会有这般想法的主要原因。
在这大爭之世。
赵匡胤很难想像到赵德昭会有什么样的作为。
他与原本歷史之中的自己截然不同,当初造反登基时所说的一切也不只是单纯的为了那个皇位。
赵匡胤是真的想要扫平天下。
如今自己要死了,若是赵光义能够承继自己的事业,倒也没什么不可。
眼看著赵匡胤仍是凝神不语,顾瑾再次轻嘆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臣知陛下心意,但晋王绝非明主。”
“晋王虽於国有功,有些许才干,然较之陛下之雄才大略仍是相差甚远。”
“且其性矜功自傲,城府深沉。”
“於此间大爭之世行此之事,定是祸乱之源。”
“且陛下乃开国之主,当为万世立纲常、定法统!”
“父死子继,天经地义,此乃杜绝覬覦、稳固国本之磐石。”
“若陛下当真行兄终弟及之事。”
“倘若他日,就算我大宋当真扫平天下,后世之爭又岂能断绝?”
赵匡胤的眉头越皱越深。
顾瑾紧紧的盯著他,深深的拱手行礼:“况且,陛下难不成是不相信臣嘛?”
他的这句话说的极轻。
但却终是让赵匡胤立刻回过了神来,略显复杂的眼神之中猛地便闪出了一丝精光。
相比於赵光义与自己那没有魄力的子嗣而言。
顾氏又岂能不是最优的选择?
当然——
这个最优的选择,並非是要將大位传於顾氏。 ↑返回顶部↑
“兄弟相承,名分难定,则祸患必生於肘腋之间!”
“远有春秋时宋宣公传弟不传子,致其后数十年宋国內乱不止,五世不休,公室喋血,国势日颓。”
“近在本朝,若陛下行此策,恐他日德昭太子与晋王一系,將何以自处?”
“非但不能保全宗室,反种下萧墙之祸根!”
赵德昭是赵匡胤目前的长子,也是大宋的太子。
其如今也才十六岁的年纪。
虽然在这个时代,十六岁已经不算小了,但奈何赵德昭性格有些老实,缺乏魄力。
其实这或许也是赵匡胤会有这般想法的主要原因。
在这大爭之世。
赵匡胤很难想像到赵德昭会有什么样的作为。
他与原本歷史之中的自己截然不同,当初造反登基时所说的一切也不只是单纯的为了那个皇位。
赵匡胤是真的想要扫平天下。
如今自己要死了,若是赵光义能够承继自己的事业,倒也没什么不可。
眼看著赵匡胤仍是凝神不语,顾瑾再次轻嘆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臣知陛下心意,但晋王绝非明主。”
“晋王虽於国有功,有些许才干,然较之陛下之雄才大略仍是相差甚远。”
“且其性矜功自傲,城府深沉。”
“於此间大爭之世行此之事,定是祸乱之源。”
“且陛下乃开国之主,当为万世立纲常、定法统!”
“父死子继,天经地义,此乃杜绝覬覦、稳固国本之磐石。”
“若陛下当真行兄终弟及之事。”
“倘若他日,就算我大宋当真扫平天下,后世之爭又岂能断绝?”
赵匡胤的眉头越皱越深。
顾瑾紧紧的盯著他,深深的拱手行礼:“况且,陛下难不成是不相信臣嘛?”
他的这句话说的极轻。
但却终是让赵匡胤立刻回过了神来,略显复杂的眼神之中猛地便闪出了一丝精光。
相比於赵光义与自己那没有魄力的子嗣而言。
顾氏又岂能不是最优的选择?
当然——
这个最优的选择,並非是要將大位传於顾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