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来人间渡劫(2 / 7)
姚喜这个丈夫也难以幸免,几乎天天挨骂,不是骂他丑人多作怪,就是骂他没出息赚不到钱。
这一家三口本来性格就懦弱,加上为了吴月梅肚子里的孩子着想,更得忍气吞声。
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吴月梅越发的得寸进尺,发展到后来,不光骂,还动手打。
好不容易熬到了孩子出生,以为能好一点。
结果月子里吴月梅就因为没吃到猪蹄,抄起桌上的热水就朝丁兰英泼了过去,给老太太的手烫伤了。
总之后面的日子,一直是这么鸡飞狗跳,家里也是捉襟见肘,要不是农村自己有地,老两口怕是早就饿死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小孙子很可爱,取名叫姚欢欢,姚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但诡异的事情来了。
吴月梅对丈夫和公婆都非打即骂也就算了,离谱的是,她对自己生的这个儿子,也是差不多的态度。
小孩哭闹了,不是哄,而是骂。
姚欢欢大一点后,吴月梅更是经常动手。
打的理由要么是孩子不好好吃饭,要么是尿身上了之类的,总之就是不听话,所以得打。
而且打起来也丝毫不手下留情,徒手都是轻的,有时候用柴棍,有时候用衣架。
打得小欢欢屁股、大腿、手臂等部位到处都是淤青。
起先还没太注意,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老两口和儿子白天得出去挣钱,尤其是这老两口,天不亮就出门了,一日三餐就靠窝窝头充饥,一直干到天黑才回来。
所以起先还没发现孩子身上的伤,直到那年夏天,吴月梅一个人回娘家去了,丁兰英抱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一直哭,裤子脱下来一看,腿上屁股上全是大块的淤青,这才知道吴月梅在家三天两头的打孩子。
这可把老两口给气坏了,等吴月梅从娘家回来后,丁婶第一次鼓起勇气和儿媳妇吵了一架。
但一个老好人硬气一回,也根本硬不到哪儿去。
好人用尽全力想作一回恶,到头来却不如恶人放一个屁。
吴月梅就是这样的恶人,吵着吵着,突然抄起桌上的剪刀就朝自己儿子的腿上扎过去。
吓得一旁的爷爷赶紧伸手去拦,然后剪刀就扎进了老头的手心里,顿时血流如注。
为此,还报了警。
吕铁柱和同事出的警,不过这种家庭纠纷,基本都是以调解为主。
吕铁柱也当着周奕的面承认了,当时他们就觉得这事儿是爷爷奶奶和妈妈为了孩子的事吵起来,然后双方情绪一激动误伤了人。
毕竟这种事在农村太常见了,婆媳矛盾吵到要死要活的多得是。
至于动家伙,农村很多人都这样,彪得不行。
当时他们做了调解,吴月梅也当着警察的面给老两口道了歉,并保证以后不会打孩子了。
管孩子这事儿其实别说农村,在这年头就算是城里也一样,父母打孩子是稀松平常的事,本来老话就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像后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八零九零后当父母后打孩子的越来越少了。
但问题就在于,不是简单地打了而已。 ↑返回顶部↑
这一家三口本来性格就懦弱,加上为了吴月梅肚子里的孩子着想,更得忍气吞声。
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吴月梅越发的得寸进尺,发展到后来,不光骂,还动手打。
好不容易熬到了孩子出生,以为能好一点。
结果月子里吴月梅就因为没吃到猪蹄,抄起桌上的热水就朝丁兰英泼了过去,给老太太的手烫伤了。
总之后面的日子,一直是这么鸡飞狗跳,家里也是捉襟见肘,要不是农村自己有地,老两口怕是早就饿死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小孙子很可爱,取名叫姚欢欢,姚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但诡异的事情来了。
吴月梅对丈夫和公婆都非打即骂也就算了,离谱的是,她对自己生的这个儿子,也是差不多的态度。
小孩哭闹了,不是哄,而是骂。
姚欢欢大一点后,吴月梅更是经常动手。
打的理由要么是孩子不好好吃饭,要么是尿身上了之类的,总之就是不听话,所以得打。
而且打起来也丝毫不手下留情,徒手都是轻的,有时候用柴棍,有时候用衣架。
打得小欢欢屁股、大腿、手臂等部位到处都是淤青。
起先还没太注意,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老两口和儿子白天得出去挣钱,尤其是这老两口,天不亮就出门了,一日三餐就靠窝窝头充饥,一直干到天黑才回来。
所以起先还没发现孩子身上的伤,直到那年夏天,吴月梅一个人回娘家去了,丁兰英抱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一直哭,裤子脱下来一看,腿上屁股上全是大块的淤青,这才知道吴月梅在家三天两头的打孩子。
这可把老两口给气坏了,等吴月梅从娘家回来后,丁婶第一次鼓起勇气和儿媳妇吵了一架。
但一个老好人硬气一回,也根本硬不到哪儿去。
好人用尽全力想作一回恶,到头来却不如恶人放一个屁。
吴月梅就是这样的恶人,吵着吵着,突然抄起桌上的剪刀就朝自己儿子的腿上扎过去。
吓得一旁的爷爷赶紧伸手去拦,然后剪刀就扎进了老头的手心里,顿时血流如注。
为此,还报了警。
吕铁柱和同事出的警,不过这种家庭纠纷,基本都是以调解为主。
吕铁柱也当着周奕的面承认了,当时他们就觉得这事儿是爷爷奶奶和妈妈为了孩子的事吵起来,然后双方情绪一激动误伤了人。
毕竟这种事在农村太常见了,婆媳矛盾吵到要死要活的多得是。
至于动家伙,农村很多人都这样,彪得不行。
当时他们做了调解,吴月梅也当着警察的面给老两口道了歉,并保证以后不会打孩子了。
管孩子这事儿其实别说农村,在这年头就算是城里也一样,父母打孩子是稀松平常的事,本来老话就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像后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八零九零后当父母后打孩子的越来越少了。
但问题就在于,不是简单地打了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