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票友就別添乱了(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想到老头却回答说,以前的黄豆他们不从贩子手里收,而是自己白天下乡去收的,收回来后晚上再磨豆腐,第二天再拿著豆腐自己去集市上买。
  也就是说,除了种黄豆之外,其余事情都是一条龙。
  这让周奕恍然大悟,对啊,以前条件差,能自己干的事儿就自己干了,能挣的钱就挣了。
  从贩子手里收黄豆成本更高,肯定不如下乡直接自己收啊。
  看来自己的思考范围还是被时代限制住了。
  而且他立刻联想到了另一件事,就是上一世座谈会上提到的那个案例,里面只提到了凶手是下乡收黄豆的时候,杀了被害人,並没有提到凶手原本的身份是做豆腐的。
  或许是因为案例分析里不需要提到这么细节的事情,也或许凶手在案发时隔三十年后,其实早就不干这行了。
  周奕再顺著这个思路往下思考。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推测,凶手在杀人之后,他是无法百分之百確定,是否有目击者看到自己的。
  而人类的本能是会促使人產生趋利避害的心理,所以为了规避被怀疑的风险,凶手在案发后,
  有极大可能性会放弃原本下乡收黄豆的工作。
  如果像老人说的那样,他原本是个做豆腐的,自己收了自己做。
  那不收豆子了,自然也就做不成豆腐了。
  可能就改行了,所以后来警方把他抓捕归案后,他只提到了收黄豆。
  那么別说是二十年后了,即便是十年后的现在,凶手应该也已经不干这行了。
  所以如果自己顺著正常思路找,可能一无所获。
  想到这儿,周奕赶紧问老人,有没有一个十年前就是做豆腐的,但后来突然不干了,现在大概五十岁左右的男人。
  小伙子翻译之后,老人嘰里呱啦一通说,表情有些激动,看得出来,估计他口中的人当年和他还有些过节。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同行是冤家嘛。
  但其实,根本原因並非同行是冤家,而是牵扯到利益了的同行,才是冤家。
  还是那个字,利!
  老人说了一大堆,小伙子明显听得有些不耐烦了,扭头给周奕报了个名字和地址。
  有一种领导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什么“有朋自远方”,最后翻译就说了一个单词:welcome,
  的感觉。
  周奕向两人道谢,然后离开。
  “张根生——”周奕一边往回走,一边嘀咕道,“终於找到你了!”
  周奕还没靠近老爷车,就看见司机迫不及待地下车了,紧紧盯著自己。
  有一瞬间,周奕觉得这师傅怎么跟条哈士奇一样。
  “怎么样?找著没?”从他多年的警匪片观影经验来说,他已经知道了,周奕肯定在寻找坏人的踪跡。
  周奕哭笑不得,说道:“走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