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听从(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他身为帝王,但却没有大国争霸时代那样的强大军力和过硬的资源基础,这就需要通过精妙的法律和制度设计,结合强大的生产能力,确保新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有利位置。
  李霄林作为此项计划的执行者,深知其责任重大。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李霄林期待着新明能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制海能力,同时在商品生产与贸易流通中占据主导,最终为大明走向顶端提供稳固的支撑。
  朱慈烺在李霄林面前详尽地述说了有关海上贸易的宏大计划,令李霄林感到震撼。特别是在朱慈烺提到英吉利和荷兰近几年的海战时,李霄林的内心翻涌着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
  英吉利与荷兰的海上冲突,每一次的海战都需要动用两三万水师,战舰上装配的火炮更是高达数千门,这些数据直击李霄林的神经。尽管这些话听起来不可思议,李霄林却仍不敢轻易质疑。
  李霄林努力抑制住内心的躁动,试图理清头绪,但他清楚自己现在所掌握的信息远远不够。他深吸一口气,心中不断盘算着,虽然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海上贸易的资深官员,但这些从未出现在他认知范畴内的海战数据,却像一道无形的屏障,遮蔽了他的视线。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李霄林意识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是太局限了。朱慈烺并非愚昧的帝王,他的眼光早已放得很远,远远超越了李霄林的想象范围。如果真如朱慈烺所言,英吉利和荷兰间的海战已经呈现出如此规模,那新明若贸然与荷兰交战,恐怕不仅无法从中获益,反而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因此,李霄林逐渐清晰地意识到,眼前的“台岛战役”似乎比与荷兰的对抗更为迫切且可行。而另一件令李霄林感到困惑的问题便是,朱慈烺是如何掌握这些详细情报的?
  李霄林几乎可以确信,自己手下的探子和锦衣卫的密探并未达到如此精确的情报搜集能力,那么,这些消息到底是从何而来?
  难道,皇上与海外的某些势力已有深入的联系?锦衣卫是否在英吉利、荷兰乃至葡萄牙都部署了眼线,能精准获取这些隐秘的动态?
  李霄林不禁陷入了沉思,心中反复琢磨着一个个细节。他知道,像英吉利和荷兰这样的国家,拥有如此庞大的海上力量,不仅意味着它们的国家资源极为丰厚,人民生活富足,也意味着它们在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相当强大。
  如此强大的国力,李家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想必早已准备好了要与这些国家一决高下,抢占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然而,尽管如此美好的畅想让李霄林感到振奋,但面对如此庞大且复杂的局面,他一时之间无从下手。
  到底该如何行动才能最大化地利益化大明的海上优势?李霄林几番自问,最终作出了一个决定:他决定无条件相信朱慈烺的话,暂时放下那些自己无法完全理解的疑惑,将这些不明之事当作事实来接受。
  他深知,既然身为皇帝的朱慈烺能够掌控这些情报,那便必定有其深刻的道理和目的。
  与此同时,朱慈烺也向李霄林透露了新明未来在各地建设工坊的宏大计划。这一计划并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生产扩张,而是要通过大明在丝绸、瓷器等商品上的生产优势,逐步控制整个东方的贸易格局,实现大明对白银流动和商品流通的绝对掌控。
  这些计划中,不仅仅是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更涉及到在大明内部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尤其是江南、台湾、暹罗、安南等地,这些地方将成为新明对外贸易的重要节点。
  而大明的手工业生产基地,借助先进的生产力和管理方式,将与原材料的生产地、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产地进行有效对接,推动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