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直播嬴稷炫崽秦始皇 第191节(2 / 4)
第177章 第一百七十七个老祖宗很骄傲
【这个时候, 朱元璋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这个人便是明朝的开国功臣,甚至被后人神化了的刘基刘伯温。
这位是很聪明的,最后也是在明朝建立之后病逝, 并没有赶上洪武大逃杀。
所以刘基是被朱元璋请至应天的,委任他为谋臣。
刘基针对当时形势, 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议,朱元璋觉得很有道理放在了心上。】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记得朱升提出的“高筑墙, 广积粮,缓称王”,
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开始“广积粮”了。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 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 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 负责兴修水利, 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
几年工夫,到处兴屯, 府库充盈,军粮充足。】
【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毕竟酿酒是需要很多很多粮食的。
但是朱元璋的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 私自酿酒获利, 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处死胡三舍。
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 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
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 于是亲自动手将胡三舍杀掉。
这才叫军纪如山!
如果军令都可以因为某人在做什么可以朝令夕改的话,那朱元璋以后说的话还有什么人听吗?
反正你能放过这个人,也能放过那个人嘛!】
老祖宗们均是点头。
军令如山,律法如山。
能为一个人开后门,就能为十个人行方便。
这朱元璋听起来倒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怪不得能打出天下来呢。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
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其实基本上除了秦朝之外,所有定鼎中原的王朝都会侧重于儒家。
朱元璋还曾经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
嗯……
怎么说呢,你找儒生来说,他肯定把所有的功劳都说成是儒家的啊。
毕竟这几个能平定天下的,哪个是儒家能推崇的啊?】
朱元璋:“……”
他现在也知道了很多东西了,不得不说,陈曦说的有道理。 ↑返回顶部↑
【这个时候, 朱元璋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这个人便是明朝的开国功臣,甚至被后人神化了的刘基刘伯温。
这位是很聪明的,最后也是在明朝建立之后病逝, 并没有赶上洪武大逃杀。
所以刘基是被朱元璋请至应天的,委任他为谋臣。
刘基针对当时形势, 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议,朱元璋觉得很有道理放在了心上。】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记得朱升提出的“高筑墙, 广积粮,缓称王”,
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开始“广积粮”了。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 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 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 负责兴修水利, 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
几年工夫,到处兴屯, 府库充盈,军粮充足。】
【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毕竟酿酒是需要很多很多粮食的。
但是朱元璋的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 私自酿酒获利, 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处死胡三舍。
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 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
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 于是亲自动手将胡三舍杀掉。
这才叫军纪如山!
如果军令都可以因为某人在做什么可以朝令夕改的话,那朱元璋以后说的话还有什么人听吗?
反正你能放过这个人,也能放过那个人嘛!】
老祖宗们均是点头。
军令如山,律法如山。
能为一个人开后门,就能为十个人行方便。
这朱元璋听起来倒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怪不得能打出天下来呢。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
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其实基本上除了秦朝之外,所有定鼎中原的王朝都会侧重于儒家。
朱元璋还曾经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
嗯……
怎么说呢,你找儒生来说,他肯定把所有的功劳都说成是儒家的啊。
毕竟这几个能平定天下的,哪个是儒家能推崇的啊?】
朱元璋:“……”
他现在也知道了很多东西了,不得不说,陈曦说的有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