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直播嬴稷炫崽秦始皇 第196节(2 / 4)
此外,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民间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
在这方面对百姓的保护,朱元璋设立的还是挺不错的。
当然了,很正常的是,也就是这个时候还有点用,后面就形同虚设了。】
朱元璋本来还得意洋洋,自己给百姓们想出来的这个策略还是蛮不错的,起码保证了百姓上访的权利。
就算是地方官员不行,那他总可以吧?
百姓们在地方得不到的公平,那皇帝给啊!
但是后人居然一点都不听话,这让朱元璋又一次想起来是朱棣的后人,恶狠狠地瞪了过去。
朱棣:“……”
他好无辜,为什么总要因为后人被骂?
想到这里,他也恶狠狠的瞪着天幕。
不要让他知道到底是谁在后面弄出来的这点破事,否则的话,他一定饶不了他!
虽然和朱元璋一样,他也看不到那个败兴的后人。
【朱元璋当政三十一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
他“杀尽贪官”的行动贯穿始终没有减弱,甚至在马皇后和太子朱标死后更加疯狂,
但贪官现象始终未根除,所以朱元璋晚年只能发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的哀叹。
这个问题其实不光是明朝,各朝各代,甚至是我们现在都会有层出不穷的贪官污吏。
财帛动人心,哪怕是开始的时候还想要当个好官,在面对诱惑之后也不一定能保持本心。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能够保持本心的人,只是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杀了一个还有一群层出不穷。
如何平衡这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统治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老祖宗们点头,心里开始思考自己的子孙们对这件事情平衡的如何。
最后都叹了口气。
毫不意外,基本上都有那么一两个平衡的不错的皇帝,否则也不会出现盛世的局面。
只是也有那么好几个不行的后人,不然江山也不会覆灭了。
【正因为知道百姓的种田的艰难,所以朱元璋还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
他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
到其统治后期,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
这对百姓耕种的好处不言而喻。】
【且朱元璋对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颁布诏书和法令,规定每地要善待老人,并让县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
朱元璋怕执行不力,就又叮嘱礼部尚书,要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一下这项政策。
为了让居家养老者有人服侍,洪武六年规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 ↑返回顶部↑
在这方面对百姓的保护,朱元璋设立的还是挺不错的。
当然了,很正常的是,也就是这个时候还有点用,后面就形同虚设了。】
朱元璋本来还得意洋洋,自己给百姓们想出来的这个策略还是蛮不错的,起码保证了百姓上访的权利。
就算是地方官员不行,那他总可以吧?
百姓们在地方得不到的公平,那皇帝给啊!
但是后人居然一点都不听话,这让朱元璋又一次想起来是朱棣的后人,恶狠狠地瞪了过去。
朱棣:“……”
他好无辜,为什么总要因为后人被骂?
想到这里,他也恶狠狠的瞪着天幕。
不要让他知道到底是谁在后面弄出来的这点破事,否则的话,他一定饶不了他!
虽然和朱元璋一样,他也看不到那个败兴的后人。
【朱元璋当政三十一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
他“杀尽贪官”的行动贯穿始终没有减弱,甚至在马皇后和太子朱标死后更加疯狂,
但贪官现象始终未根除,所以朱元璋晚年只能发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的哀叹。
这个问题其实不光是明朝,各朝各代,甚至是我们现在都会有层出不穷的贪官污吏。
财帛动人心,哪怕是开始的时候还想要当个好官,在面对诱惑之后也不一定能保持本心。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能够保持本心的人,只是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杀了一个还有一群层出不穷。
如何平衡这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统治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老祖宗们点头,心里开始思考自己的子孙们对这件事情平衡的如何。
最后都叹了口气。
毫不意外,基本上都有那么一两个平衡的不错的皇帝,否则也不会出现盛世的局面。
只是也有那么好几个不行的后人,不然江山也不会覆灭了。
【正因为知道百姓的种田的艰难,所以朱元璋还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
他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
到其统治后期,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
这对百姓耕种的好处不言而喻。】
【且朱元璋对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颁布诏书和法令,规定每地要善待老人,并让县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
朱元璋怕执行不力,就又叮嘱礼部尚书,要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一下这项政策。
为了让居家养老者有人服侍,洪武六年规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