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当朝最丢脸之事!海瑞密奏,常朝诵(5 / 6)
而此刻,在海瑞带着愤怒撰写弹劾奏疏之时。
秦淮河,一条船上。
南京守备魏国公徐邦瑞、南京守备太监王岳,苏杭织造太监孙隆三人正坐在船上听曲饮酒。
就在今日下午,徐邦瑞将三府水患的总情况汇禀给了朝廷,称在他们没日没夜的努力下,洪水已退,流民多已回家,另外,徐邦瑞向朝廷申请免三府三年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此奏疏,相当于一个请功奏疏,体现他们治理水患有功,且基本已完成任务。
而真实情况是,百姓被他们强行驱赶回乡里,让他们各谋生计,至于反对者,直接被抓去当了修筑堤坝的河工。
南京守备魏国公徐邦瑞轻捋胡须。
“奏疏呈递之后,此次水灾之害就算过去了,希望陛下能同意免三年赋税,不然因挪用赈灾银而导致死了一万多百姓,老夫……老夫晚上睡不着啊!”
“有何睡不着的?咱们是为了陛下,而不是为了自己,陛下的事才是天大的事,这类水患,谁能保证不死人!”王岳撇嘴道。
苏杭织造太监孙隆看向一旁空着的一把椅子,喃喃道:“凤磐公没来,真是聪明啊,他出最毒的计,偏偏还爱惜羽毛,不屑于咱们为伍!”
“哼,爱惜羽毛是没办法为皇家办差的,这次我们欠他一个人情,待回朝时,我们都多在陛下面前多为他美言几句,他若任首辅,我们的日子或许能更滋润,不,是为陛下办差更顺利!”说罢,王岳举起酒杯,脸上满是笑意。
……
九月初三,皇极门下,常朝朝会。
通政使司当值官员念诵了应天三府水患的治理情况,虽死伤万余人,房屋倒塌无数,但而今洪水已退,百姓也都纷纷回家。
小万历高声道:“此次治理水患,南直隶诸官上下一心,进度非常快,又无动乱发生,值得厚赏,另外南京守备魏国公提出的全免三府三年赋税之事,元辅与户部再细算一番,若需要全免,便全免了吧!”
“臣遵命!”张居正与殷正茂同时拱手。
小万历面带兴奋还有一个原因,织造太监孙隆也向他汇禀,水患并未影响织造进度,冬月之前,他必然能完成精武学院教习与学员冬服的织造任务。
就在这时。
锦衣卫千户石青突然快步从后面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份奏疏。
当下,唯有地方御史、巡抚或边关将领的急奏密奏,才有资格不经通政使司与内阁,直接由石青之手,呈递到小万历面前。
石青在常朝之时,闯入队列中,明显是有要事汇禀。
“石青,有何事汇禀?”小万历问道。
石青立即出列,拱手道:“启禀陛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海瑞有密奏呈递,上写十万火急,臣不敢怠慢,立即呈递到陛下面前。”
当下,海瑞之责是监管天下御史。
他呈递的弹劾奏疏都是密奏,都是直接呈递给小万历,不过写有“十万火急”标识的很少。
并且,此乃海瑞今年第一次呈递密奏。
文官队列中,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骤然变得紧张起来,海瑞弹劾,一般都是有实证地弹劾,而地方御史出事,最丢脸的就是他这位天下御史之首。
殷正茂与沈念都盯着那封奏疏,唯有二人知晓这封奏疏里藏着真相。
小万历想了想,看向下方的通政使司当值官,道:“在朝上念诵此奏疏吧,朕倒要听一听,哪个御史又贪赃枉法了!”
“是!” ↑返回顶部↑
秦淮河,一条船上。
南京守备魏国公徐邦瑞、南京守备太监王岳,苏杭织造太监孙隆三人正坐在船上听曲饮酒。
就在今日下午,徐邦瑞将三府水患的总情况汇禀给了朝廷,称在他们没日没夜的努力下,洪水已退,流民多已回家,另外,徐邦瑞向朝廷申请免三府三年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此奏疏,相当于一个请功奏疏,体现他们治理水患有功,且基本已完成任务。
而真实情况是,百姓被他们强行驱赶回乡里,让他们各谋生计,至于反对者,直接被抓去当了修筑堤坝的河工。
南京守备魏国公徐邦瑞轻捋胡须。
“奏疏呈递之后,此次水灾之害就算过去了,希望陛下能同意免三年赋税,不然因挪用赈灾银而导致死了一万多百姓,老夫……老夫晚上睡不着啊!”
“有何睡不着的?咱们是为了陛下,而不是为了自己,陛下的事才是天大的事,这类水患,谁能保证不死人!”王岳撇嘴道。
苏杭织造太监孙隆看向一旁空着的一把椅子,喃喃道:“凤磐公没来,真是聪明啊,他出最毒的计,偏偏还爱惜羽毛,不屑于咱们为伍!”
“哼,爱惜羽毛是没办法为皇家办差的,这次我们欠他一个人情,待回朝时,我们都多在陛下面前多为他美言几句,他若任首辅,我们的日子或许能更滋润,不,是为陛下办差更顺利!”说罢,王岳举起酒杯,脸上满是笑意。
……
九月初三,皇极门下,常朝朝会。
通政使司当值官员念诵了应天三府水患的治理情况,虽死伤万余人,房屋倒塌无数,但而今洪水已退,百姓也都纷纷回家。
小万历高声道:“此次治理水患,南直隶诸官上下一心,进度非常快,又无动乱发生,值得厚赏,另外南京守备魏国公提出的全免三府三年赋税之事,元辅与户部再细算一番,若需要全免,便全免了吧!”
“臣遵命!”张居正与殷正茂同时拱手。
小万历面带兴奋还有一个原因,织造太监孙隆也向他汇禀,水患并未影响织造进度,冬月之前,他必然能完成精武学院教习与学员冬服的织造任务。
就在这时。
锦衣卫千户石青突然快步从后面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份奏疏。
当下,唯有地方御史、巡抚或边关将领的急奏密奏,才有资格不经通政使司与内阁,直接由石青之手,呈递到小万历面前。
石青在常朝之时,闯入队列中,明显是有要事汇禀。
“石青,有何事汇禀?”小万历问道。
石青立即出列,拱手道:“启禀陛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海瑞有密奏呈递,上写十万火急,臣不敢怠慢,立即呈递到陛下面前。”
当下,海瑞之责是监管天下御史。
他呈递的弹劾奏疏都是密奏,都是直接呈递给小万历,不过写有“十万火急”标识的很少。
并且,此乃海瑞今年第一次呈递密奏。
文官队列中,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骤然变得紧张起来,海瑞弹劾,一般都是有实证地弹劾,而地方御史出事,最丢脸的就是他这位天下御史之首。
殷正茂与沈念都盯着那封奏疏,唯有二人知晓这封奏疏里藏着真相。
小万历想了想,看向下方的通政使司当值官,道:“在朝上念诵此奏疏吧,朕倒要听一听,哪个御史又贪赃枉法了!”
“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