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银贵钱贱,以钱换银!毫无道德底线(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念脱去貂裘披风,坐在椅子上,待手脚都暖和后,便可以处理桌上的文书。
  就在这时。
  沈念听到外面传来一道急促的脚步声。
  他一听,便知是户部左侍郎刘斯洁来了,他虽年过甲,但平时走路比二十岁的小伙子都快,此乃专属于他的脚步声。
  “子珩,在厅吗?”人未到而声先行。
  “在呢,刘左堂快快请进!”沈念站起身来。
  随即,刘斯洁抱着一摞文书来到沈念面前,然后将文书放在桌子上,道:“子珩,着重看看老夫画圈的地方。”
  “好!”
  当即,沈念便拿起文书翻阅起来。
  不远处的胥吏迅速为二人各自端上一杯热茶,然后退了出去。
  唰!唰!唰!
  不多时,沈念便将文书画圈处看完了。
  里面记载了苏州、杭州、南京、扬州、济南、开封等大城市商人频繁以钱换银的情况,有地方一两银竟能换一千二百文钱(官制铜钱)。
  “这些黑心商人,是在借朝廷新政发财呀!”刘斯洁愤愤地说道。
  沈念微微皱眉。
  目前,大明的货币有四种,分别是白银、官制铜钱、大明宝钞、民间私钱。
  其中,白银为主,铜钱为辅,即大数额用银,小数额用铜钱。
  而大明宝钞因朝廷无节制滥发目前已经形同废纸。
  民间私钱,则指的是民间私铸的含铜量很低的钱,又叫做恶钱,因朝廷管控力度不足,导致私钱泛滥。
  刘斯洁之所以称这种以钱换银,是黑心商人借朝廷新政发财。
  乃是因全国丈田之后,一旦一条鞭法铺开,百姓交税须皆用白银。
  而底层百姓手里大多都是铜钱,待交税之时,百姓需要将手里的粮食、布匹、铜钱、换成白银,导致白银需求剧增,就会导致银贵钱贱。
  这两年,银与铜钱的兑换比例在1:950左右。
  而今有大商人竟敢以一两银换一千二百文钱的方式囤积白银,说明他笃定待一条鞭法施行后,一两银没准儿能兑换一千五百文铜钱,甚至更高。
  简而言之:当下以钱换银,囤积起来,绝对大有赚头。
  这种情况在前年江西施行一条鞭法时已非常明显,当时,一两银直接能兑换一千四百文铜钱,且还是官制铜钱,私钱甚至能兑换一千六百文。
  底层百姓挣的都是铜钱,有少量存储后,才会将其兑换成碎银或银锭。
  待一条鞭法铺开,本应是交一千文铜钱的税,换算成白银,直接交了一千四百文铜钱的税。
  对底层非常不公。
  此外,在底层百姓用白银交税时,商人面对急于卖粮换银的百姓,还会压制粮价,使得一些百姓无奈之下只能向地主、富商借高利贷,甚至出卖田契约、卖儿鬻女,成为流民,这将会导致大量土地兼并死灰复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