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五阁臣时代!李太后泪洒奉先殿,张(4 / 6)
小万历祭祀祖陵时偷欢已坐实,张居正也没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问题。
张居正缓了缓,看向李太后。
“圣母太后,陛下做出此等荒唐之事,确实有错,但也非陛下全错。司礼监太监孙德秀知其不可为而不加劝阻,有过;那宫女故意勾引陛下之嫌,有过;臣教导陛下无方,亦有过……臣以为,此事乃是陛下冲动为之,并非不知礼法、不尊礼法,应重惩,但不至于废帝!”张居正为小万历找补着理由说道。
李太后的面色缓和了一些。
“他做出此等苟且之事,即使不废帝,那……此事传出后,皇家的脸也丢尽了!”
张居正回答道:“臣以为此事无须外扬。但为让陛下引以为戒,臣建议记录在起居注上,臣可亲自记录。”
待记录到《起居注》封存之后,当朝官员便不能再阅览。
但待小万历去世,当值的史官为小万历著史之时,便会重新打开《起居注》,小万历今日所做此事,会令后人知晓。
张居正心里清楚,李太后并不想废帝。
只是不愿小万历成为登基后的隆庆皇帝,而如何妥善解决此事,则需他来决定。
李太后听到这个解决方案,很是满意。
但是小万历很恼火。
此事一旦记录在《起居注》上,他的负面事件就会再多一件,他成为圣君、明君的概率就会进一步降低。
这时,李太后缓缓站起身来。
“张阁老,我能同意不废帝,但不能答应他当下亲政!”
“上个月增设阁臣时,他竟想出谁能助他从太仓库里支出钱,便增设谁为阁臣的幼稚行为,这个月又……又做出此等苟且之事,哪有亲政的能力?”
“张阁老,我请求你辅其到三十岁,到时再做商量!”
辅佐小万历到三十岁,那就是再辅佐十二年。
张居正连忙摇头道:“圣母太后,老臣已经乞休请辞了,即使陛下迟一些亲政,还有其他四位阁臣呢!”
“吾只信元辅!”李太后看向张居正。
“圣母太后……这……这……这……京师百官皆知臣将致仕,若再待在朝堂,恐怕百官皆会骂臣霸道,贪恋权势,老臣不怕骂,但……但担心朝局动荡!”
“无须担心!是我强行留张阁老辅政的,我称张阁老若不答应,我便向张阁老跪下了,哪个臣子敢嚼舌根,让他们到我的面前说!”李太后无比霸道地说道。
张居正面带无奈,被李太后逼得不知该如何反驳。
“圣母太后,臣若不致仕,内阁将有五名阁臣,老臣……担心……担心内阁会不稳定!”张居正又想出一个理由。
张居正称致仕而又不致仕。
刚刚擢升的王锡爵与沈念又不可能令他们出阁,容易出现一些职责不清。
“这个也简单!陛下做出此等难堪之事,可不让天下知,但可令另外四位阁臣知,如此,他们才能懂得如何教导陛下,而不是将压力全放在张阁老身上!”
说罢,李太后看向小万历。
小万历立即会意,连忙开口道:“元辅,您便留下吧,朕需要您,您……就辅佐到朕三十岁吧!”
小万历心中虽不情愿,但只能依照李太后的心意讲。 ↑返回顶部↑
张居正缓了缓,看向李太后。
“圣母太后,陛下做出此等荒唐之事,确实有错,但也非陛下全错。司礼监太监孙德秀知其不可为而不加劝阻,有过;那宫女故意勾引陛下之嫌,有过;臣教导陛下无方,亦有过……臣以为,此事乃是陛下冲动为之,并非不知礼法、不尊礼法,应重惩,但不至于废帝!”张居正为小万历找补着理由说道。
李太后的面色缓和了一些。
“他做出此等苟且之事,即使不废帝,那……此事传出后,皇家的脸也丢尽了!”
张居正回答道:“臣以为此事无须外扬。但为让陛下引以为戒,臣建议记录在起居注上,臣可亲自记录。”
待记录到《起居注》封存之后,当朝官员便不能再阅览。
但待小万历去世,当值的史官为小万历著史之时,便会重新打开《起居注》,小万历今日所做此事,会令后人知晓。
张居正心里清楚,李太后并不想废帝。
只是不愿小万历成为登基后的隆庆皇帝,而如何妥善解决此事,则需他来决定。
李太后听到这个解决方案,很是满意。
但是小万历很恼火。
此事一旦记录在《起居注》上,他的负面事件就会再多一件,他成为圣君、明君的概率就会进一步降低。
这时,李太后缓缓站起身来。
“张阁老,我能同意不废帝,但不能答应他当下亲政!”
“上个月增设阁臣时,他竟想出谁能助他从太仓库里支出钱,便增设谁为阁臣的幼稚行为,这个月又……又做出此等苟且之事,哪有亲政的能力?”
“张阁老,我请求你辅其到三十岁,到时再做商量!”
辅佐小万历到三十岁,那就是再辅佐十二年。
张居正连忙摇头道:“圣母太后,老臣已经乞休请辞了,即使陛下迟一些亲政,还有其他四位阁臣呢!”
“吾只信元辅!”李太后看向张居正。
“圣母太后……这……这……这……京师百官皆知臣将致仕,若再待在朝堂,恐怕百官皆会骂臣霸道,贪恋权势,老臣不怕骂,但……但担心朝局动荡!”
“无须担心!是我强行留张阁老辅政的,我称张阁老若不答应,我便向张阁老跪下了,哪个臣子敢嚼舌根,让他们到我的面前说!”李太后无比霸道地说道。
张居正面带无奈,被李太后逼得不知该如何反驳。
“圣母太后,臣若不致仕,内阁将有五名阁臣,老臣……担心……担心内阁会不稳定!”张居正又想出一个理由。
张居正称致仕而又不致仕。
刚刚擢升的王锡爵与沈念又不可能令他们出阁,容易出现一些职责不清。
“这个也简单!陛下做出此等难堪之事,可不让天下知,但可令另外四位阁臣知,如此,他们才能懂得如何教导陛下,而不是将压力全放在张阁老身上!”
说罢,李太后看向小万历。
小万历立即会意,连忙开口道:“元辅,您便留下吧,朕需要您,您……就辅佐到朕三十岁吧!”
小万历心中虽不情愿,但只能依照李太后的心意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