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裁革冗官冗职!自家衙门自家清(2 / 4)
殷正茂、沈念等四大阁臣也都觉得思路清晰了许多。
张居正道:“我认同先两京后地方,内廷与外朝同时进行,接下来,我们便抛开地方,抛开南京城,思索如何解决京师的冗官冗职。”
张居正将范围瞬间缩小了许多。
京师乃是最难啃的骨头。
只要能完成京师内廷与外朝冗官冗职的裁革,那南京城照着葫芦画瓢就行了。
张居正看了一眼王国光。
“王部堂,明日一早,我们便拿着海佥院这份问政策以及咱们如何执行的奏疏亲自向陛下汇禀。此事不宜陛下亲自推动,我们只要能说服陛下同意即可!”
“没问题!”王国光点头道。
张居正非常清楚,这种得罪天下官员的事情,必须由他来背锅,不能让官员感到皇帝恩薄。
故而他需要的是小万历点头,然后接下来执行后,他便直接一言堂。
张居正吃了沈念多张“大饼”,外加临近致仕,官声又不太好,当下完全是以一种“弃家忘躯,以徇国家之事”的态度来做事。
只要能兴盛大明,他根本不在乎背负多少恶名。
张居正接着道:“说服陛下后,我便再呈递奏疏,说服两宫圣母太后,后宫要减员,两位圣母太后的支持很重要,另外还有冯公公,内廷裁革冗官冗职,只能是由他主导,我们无法干涉,他如何行动,非常重要。”
说到冯保,张居正看向殷正茂。
殷正茂立即会意,拍着胸脯说道:“我去说服冯保!”
冯保是内廷裁革内官的主要执行人,他若阳奉阴违,虚以委蛇,裁革就会失败。
殷正茂专克冯保,他笃定自己能说服冯保。
紧接着。
张居正迟疑了一下,然后道:“接下来,京师外朝裁革冗官冗职,应该从哪个衙门开始呢?”
内廷难缠的是冯保,只要解决了冯保,接下来的事情就无须操心。
而外朝难缠的有一堆人,各个衙门的主官都是护犊子的人,谁都不想自己的属下在无罪无过的情况下被裁革。
王锡爵想了想,道:“从翰林院开始吧!因编修、检讨无定员,当下已高达三十余人且有一半兼职修史,至少能裁革十人。另外国子监在万历元年有官四十三人,而今已达到六十七人,多是因人设官,至少能裁革十五人。”
殷正茂微微摇头。
“我建议啃硬骨头,先裁科道官!”
“都察院京师官员定制为八人(左、右都御史2,左、右副都御史2,左右佥都御史4),属官,即监察御史合计一百一十人,外加数名司务、经历、都事、照磨等。但当下诸多巡抚、总督皆加都御史、副都御史衔,与地方检查御史职事重迭,应取消加衔。另外六科官员原定五十八人,当下已有七十六人,理应恢复原有规格,不再随意添加……”
“硬骨头?我觉得硬骨头是六部,洪武时期,六部官员数额共计105员,而今数额已达到253员,上涨两倍多,然效率却不一定比得上洪武时期。不如先从礼部始,逐部裁革,然后再解决其他衙门。”申时行开口道(如图)。
王国光见几名阁臣都兴奋地发表意见,插空道:“列位阁老,你们的意思是同意成为裁革自己主管衙门的执行人了?”
此话不由得令五大阁老都是一愣。
申时行反问道:“王部堂,裁革六部官员的主执行人不是你吗?”
王国光微微摇头。 ↑返回顶部↑
张居正道:“我认同先两京后地方,内廷与外朝同时进行,接下来,我们便抛开地方,抛开南京城,思索如何解决京师的冗官冗职。”
张居正将范围瞬间缩小了许多。
京师乃是最难啃的骨头。
只要能完成京师内廷与外朝冗官冗职的裁革,那南京城照着葫芦画瓢就行了。
张居正看了一眼王国光。
“王部堂,明日一早,我们便拿着海佥院这份问政策以及咱们如何执行的奏疏亲自向陛下汇禀。此事不宜陛下亲自推动,我们只要能说服陛下同意即可!”
“没问题!”王国光点头道。
张居正非常清楚,这种得罪天下官员的事情,必须由他来背锅,不能让官员感到皇帝恩薄。
故而他需要的是小万历点头,然后接下来执行后,他便直接一言堂。
张居正吃了沈念多张“大饼”,外加临近致仕,官声又不太好,当下完全是以一种“弃家忘躯,以徇国家之事”的态度来做事。
只要能兴盛大明,他根本不在乎背负多少恶名。
张居正接着道:“说服陛下后,我便再呈递奏疏,说服两宫圣母太后,后宫要减员,两位圣母太后的支持很重要,另外还有冯公公,内廷裁革冗官冗职,只能是由他主导,我们无法干涉,他如何行动,非常重要。”
说到冯保,张居正看向殷正茂。
殷正茂立即会意,拍着胸脯说道:“我去说服冯保!”
冯保是内廷裁革内官的主要执行人,他若阳奉阴违,虚以委蛇,裁革就会失败。
殷正茂专克冯保,他笃定自己能说服冯保。
紧接着。
张居正迟疑了一下,然后道:“接下来,京师外朝裁革冗官冗职,应该从哪个衙门开始呢?”
内廷难缠的是冯保,只要解决了冯保,接下来的事情就无须操心。
而外朝难缠的有一堆人,各个衙门的主官都是护犊子的人,谁都不想自己的属下在无罪无过的情况下被裁革。
王锡爵想了想,道:“从翰林院开始吧!因编修、检讨无定员,当下已高达三十余人且有一半兼职修史,至少能裁革十人。另外国子监在万历元年有官四十三人,而今已达到六十七人,多是因人设官,至少能裁革十五人。”
殷正茂微微摇头。
“我建议啃硬骨头,先裁科道官!”
“都察院京师官员定制为八人(左、右都御史2,左、右副都御史2,左右佥都御史4),属官,即监察御史合计一百一十人,外加数名司务、经历、都事、照磨等。但当下诸多巡抚、总督皆加都御史、副都御史衔,与地方检查御史职事重迭,应取消加衔。另外六科官员原定五十八人,当下已有七十六人,理应恢复原有规格,不再随意添加……”
“硬骨头?我觉得硬骨头是六部,洪武时期,六部官员数额共计105员,而今数额已达到253员,上涨两倍多,然效率却不一定比得上洪武时期。不如先从礼部始,逐部裁革,然后再解决其他衙门。”申时行开口道(如图)。
王国光见几名阁臣都兴奋地发表意见,插空道:“列位阁老,你们的意思是同意成为裁革自己主管衙门的执行人了?”
此话不由得令五大阁老都是一愣。
申时行反问道:“王部堂,裁革六部官员的主执行人不是你吗?”
王国光微微摇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