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嫩芽魔法帝国(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非对雕像散发的特殊波动异常敏感,晨星也不可能在人群中注意到叶休。
  看似云淡风轻的晨星,叶休却知道这家伙的内心早已波澜起伏,激动的很。
  叶休对他的底线一清二楚,说自己是收藏家,完全是在扯蛋。
  晨星实则是位念力大师,通过声波传导念力。
  看似温文尔雅的外表下,随时能爆发出致命的女妖尖啸或灵魂震波,实际战力至少达到b级。
  其歌声之所以摄人心魄,正是融入了特殊的精神共鸣。
  同时,这四座雕像构成的祭祀图腾源自虚灵教派,经过信徒长期供奉,对晨星的念力修行有显著增幅。
  不同于赤色帝国的实用主义或光辉联邦的自由思潮,虚灵教派作为宇宙级文明。
  其政教合一的体系充满神秘色彩。
  在多数星系级文明认知中,宗教信仰多被视为精神寄托或哲学思辨。
  某些政权甚至将其视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生命演化的路径千差万别,绝大多数宗教供奉的不过是人为创造的精神图腾。
  但少数特殊案例中确实存在真实的神性实体。
  虚灵教派恰好属于这少数特例。
  其文明起源虽同样始于蒙昧时期,却未遵循科技文明的工具革新或魔法文明的元素觉醒之路。
  他们的先祖意外发现了与真实维度生命建立联系的方法。
  当信仰对象能给予实质回馈。
  当宗教活动直接推动技术跃迁与社会变革时。
  整个文明的演进逻辑便与常规模式产生了本质差异。
  关于神性存在的本质,魔法学者倾向于将其定义为某种超维能量聚合体。
  如同术士通过契约获取异界力量。
  科技侧研究者则认为那是常规感官无法捕捉的高维生命体。
  其向物质界呈现的形态往往突破常规认知。
  因此那些符合大众审美的神像多半是赝品。
  两种理论体系都承认信仰关系具有双向价值。
  但越是先进的文明,对神性课题的研究就越持审慎态度。
  虚灵教派在此领域提出了独特的理论框架,更掌握着将虚构信仰实体化的核心技术。
  他们宣称所有神性存在早已在维度间隙中永存,所谓创造不过是建立供奉通道。
  这种玄奥说辞自然难以取信务实者。
  除了主祭的至灵尊外,这个教派还汇聚了星海间无数信仰体系,成为跨星际的宗教中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