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扫蝗风暴(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归来之后,他一边与郭攸之商谈设置农庄之事,一边让县中佐吏將灵帝以来的所有卷宗、图志,尤其关於梁山一带的地理民情、贼匪记载尽数调来。
  接下来的日子,陈祗除了处理农庄事务以外,多数时间都埋首於那堆积如山的卷宗之中。
  偶尔出门,也只带名眉清目秀、名为陈安的书童,骑马出城,在临晋周遭的乡野间转悠。
  他不去拜访临晋本地豪强大家,反而常与田间老农、山边樵夫、河边渔人攀谈交往。
  有时甚至就在农家討一碗薄粥,就著咸菜疙瘩吃得坦然。
  如此做派,让一直冷眼旁观的韦渐等县吏愈发疑惑,只觉这蜀中来的娃娃官,要么是真不晓事,要么就是故弄玄虚。
  这韦渐乃是临晋第一豪强韦氏的家主,族中子弟遍布县衙各曹,掌控著临晋的实际权力。
  他与其他几家豪强私下相聚,认定陈祗这细皮嫩肉的模样,在民风彪悍、匪患不绝的边地吃不了苦头,迟早要自己捲铺盖走人,回到那大汉天子身边当个佞幸。
  因此,倒也懒得对这娃娃县令使什么下马威,只抱著眼不见心不烦的態度冷漠视之。
  然而,这临晋功曹想要的『眼不见心不烦』,终究没能达成。
  连续两月,每隔几日,陈祗便请韦渐至官寺书房,摊开那些绘製得颇为粗糙的地图,仔细询问梁山之中各路山贼的势力范围、头目姓名、活动规律,甚至具体到某条山间小径、某处水源出处如何。
  韦渐起初不胜其烦,但陈祗每次请教態度都谦和之至,言语恳切,更次次都不忘奉上一壶自己从蜀中带来的上等好酒。
  韦渐这嗜酒如命的性子,倒也不好直接发作,只耐著性子,拣些眾所周知、真偽难辨的消息应付了事。
  转眼便入了九月,关中冷得早,寒风裹著北面黄土台原的砂土,如刀割一般刮在脸上,让来自蜀中的陈祗颇有些苦不堪言。
  某一日,县衙刑房的几个老吏又凑钱买了酒,在值房內支起小锅,燉著不知从何处弄来的牛肉,香气在官寺四溢开来。
  正吃得满头大汗,却见小陈县令循著香味走了过来。
  眾吏一时愕然,手足无措。
  陈祗却神情自若,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拘礼,自顾自地找了个马扎坐下,又拿起一副乾净的碗筷,夹起一块牛肉尝了尝,点头赞曰,牛肉味道甚好。
  眾吏面面相覷,见县令似乎並无降罪之意,这才稍稍放鬆。
  陈祗与一眾胥吏同食,间或问些县中琐事,市井传闻,气氛竟也逐渐活络起来。
  將要吃完,他又唤书僮从自己屋里拿来一端长安锦,说是下次若是再有此等美味,务必叫他。
  这一下子,这帮几月以来对这位小陈县令敬而远之的胥吏们,无不是眉开眼笑。
  他们才不在乎这小陈县令是所谓天子近臣还是什么佞幸,但这温文尔雅的临晋令竟不跟他们这群底层胥吏摆架子,这是天大好官!
  消息传开,县內一眾胥吏对小陈县令的风评陡然变好。
  功曹韦渐和狱曹、户曹等人,起初冷眼旁观,等著看陈祗何时新官上任三把火去动县中钱粮帐簿,又何时不自量力去梁山剿匪。
  可他们等了一旬又一旬,一月又一月,这小陈县令似乎对这两件事全都兴趣缺缺。
  每日里不是看书查图,便是骑马下乡,偶尔与底层胥吏吃酒谈天,日子过得仿佛閒散儒生。
  一眾与梁山山贼多少有些亲戚勾连的县吏渐渐放下心来,觉得这同僚虽是天子近臣却也识趣,知道自己不过是来这边镇混资歷的,往后再见面时,脸上也开始寒暄几句。
  然而,这份平静很快被打破。
  县中两户人家为爭一处灌溉的水源,从口角发展到械斗,其中一方与县衙几个老吏沾亲带故,另一方则倚仗著城中一位赵姓小豪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