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刘知州,够硬(4 / 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种税我能不交吗?”
  本来就是钱生钱的买卖,就交那么一点商税,根本就不值一提。
  “但是这些寺庙道观就不交税。”
  “他娘的,这帮禿驴,比我还霸道。”
  刘从德愤愤不平的咒骂了一句,连他这个大宋第一外戚都不敢隨意不交税,他们都敢造假。
  “他们不仅比你们的客源多,月利上限还高,甚至还能以功德钱名义让借贷之人多还钱。”
  听著宋煊的话,刘从德点点头,他也觉得这帮子禿驴做的过分。
  整个大宋哪个不知道我刘从德是捞钱好手?
  可今日听到这群和尚如此能捞钱,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刘从德的好胜心。
  这种情绪不光是刘从德有,其余人也有。
  因为大宋发展这么多年,隨著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幣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故而无论是皇亲贵戚,还是僧人而言。
  金钱无异於是最具备魅力的东西了,甚至远胜於佛教的清规戒律,左右著寺院、僧人的日常活动。
  据宋史记载,许多僧人都积蓄了不少的钱財,甚至还说过钱如蜜,一滴也甜的话,他们对金钱崇拜的习惯一直都传下来了。
  有了钱之后,清规戒律算什么。
  不仅放高利贷,还会经商,甚至养妻子都是常见的事。
  寺庙还会对外出租房屋,甚至要把官府对外出租的房子也一起打包过来,作为中介,对外租赁。
  这种占据地利发財的寺庙不在少数,甚至就算地理位置不行的寺庙也会想法子创收。
  比如在山上的,他们就会专门针对科举之人,售卖便宜的书市,售卖有关科举方面的东西,这个市场也很大。
  反正读书人大多数都没钱,寧愿走到深山去买便宜货的不在少数,
  就这,寺院依旧能够挣到钱的。
  尤其是大相国寺,早就成了东京城的一处集散中心,能够容纳万人商旅在此交易。
  有了这么一个场所,各处的僧人以及尼姑,都会来大相国寺售卖各种手工艺品以及生活用品。
  同样也有寺庙看不上小打小闹的做买卖,比如福严寺,为了扩大规模吸引更多的信徒,可是苦於没有钱扩建寺庙。
  於是方丈直接把寺庙的房產抵押贷款,派遣僧人多次出海贸易,光是海难就经歷了七次。
  几十年下来获利颇丰,才在宋仁宗末期把福严寺建造的辉煌无比。
  “宋状元,这么说,僧人做买卖也要上税?”
  “当然,我查阅了以往的案例,除了太宗皇帝下令免除千里而来的开元寺、兴圣万寿寺之外的关税、商税外,並没有给其余寺庙免税。”
  宋煊此言一出,刘从德嘴角带笑:
  “这么说,京城的这些寺庙也会,像宋状元所说的那样偷税漏税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