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以工代賑,两难自解(1 / 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80章 以工代賑,两难自解
  晏殊的提问,让眾人都看向这位新科状元,
  因为赚钱的问题,理应问三司使的人程琳啊!
  现在程琳在那里装死。
  不明白晏殊为什么要跟宋煊提问。
  他能懂吗?
  宋煊警了他一眼:“要不我们搞点澄泥砚?”
  “澄泥砚?”
  晏殊收回目光:
  “据我所知,澄泥砚是以沉淀千年黄河溃泥为原料,乃是贡品,很稀有的。”
  这是如今大宋的第一名砚。
  他们都清楚宋煊手里有一个,是官家御赐的。
  当真是羡煞旁人。
  欧阳修曾经编纂过的砚谱,说什么第一,但是今人罕用。
  就是在市面上流通很少,可以说大部分人都用不起。
  宋煊进一步解释道:“反正现在黄河淤泥这么多,兴许就能做出来点精品,卖给富商。”
  “不妥。”陈尧佐摇头道:
  “据我所知,澄泥砚製作工艺复杂,几乎没有多少匠人会做。”
  “那不就更妥当了,我们又不是卖真品,就让匠人去尝试一二,兴许能卖出点价格。”
  宋煊咳嗽了一声:“买不起澄泥砚,但是买点高仿的拿来用,也在情理之中啊!”
  “高仿?”
  晏殊眉头一挑,倒是有些理解宋煊的意思。
  “对,就是造一批仿製的,让大家过过癮,然后再造些辽国需要的瓷器,都卖给辽国挣钱,他们更没有这种技术了。”
  本朝的工匠製作瓷器仿製前朝的。
  诸如唐三彩这玩意在宋朝根本就不受欢迎苏軾等这群士大夫们是推崇青瓷“雨过天青”的含蓄之美。
  景德镇以及磁州窑在大宋逐渐兴起。
  因为辽国自认为是大唐的继任者,他们是喜欢唐三彩的。
  可是经过安史之乱,宋朝徵调工匠时,善三彩者十不存一。
  而辽国那边俘虏的工匠,那更是简单的工艺延续。
  契丹贵族是需要文化认同和实用需求的选择性继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