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甜枣给了,那么条件是?(7 / 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煊不知道的是,在欧洲,这项烧瓷技术许多王侯、贵族和科学家费无数的精力和财力,去探索这个让他们为之倾倒的秘密。
  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获取成功。
  明末清初光是荷兰就采购了三百多万件,二十年间仅瑞典一国就进口了超过千万件瓷器。
  “所以你们明面上瓷器是最赚钱的?”
  “对。”
  “那走私呢?”
  听到宋煊的询问,桌子上的几个人都不敢言语。
  毕竟眼前这位当真是官员,走私的事,那可不是能拿到台面上说的。
  “我只是了解情况,一没穿官服,二又没有手下,三我也管不到海贸,主要是也想掺和一脚这门生意。”
  前面的话,大家都是辨别的听,但是他们听到宋煊想要掺和生意,想要一起挣钱,那是同道中人啊!
  宋太岁如此有前途,若是将来海贸生意有他保驾护航,甚至给他干股,那也是乐意的。
  池三松了口气:
  “好叫宋太岁知晓,其实是咱们大宋的铜钱!”
  “还是铜钱?”
  宋煊放下笔,有些惊讶:
  “我只晓得契丹人十分喜欢我大宋的钱币,并且流通的全都是,他们为此都放弃自己的铸币权了,海贸的其余国家不喜欢金银?”
  “是的,他们就喜欢咱们大宋的铜钱。”
  不仅是契丹人喜欢用,整个东、南亚各国全都主动拥抱大宋的铜钱。
  自己国家钱,那是什么狗屁,根本就看不上。
  唯有大宋的铜钱,才是天下第一。
  故而外国人人都以自己手里拥有宋钱为荣,高人一等。
  海贸这门生意在大宋建立之前,也是一直在运行的。
  铜钱外流现象是有的,但是规模有限,并不明显。
  可是自从北宋一统南方后,开始制作铜钱,品相好质量足,一经发行就受到欢迎。
  为此律法专门制定禁止往外走私铜钱,特别禁止民间商人在海外贸易当中经营铜钱。
  宋太祖就下令,往外流通两贯的徒一年,五贯就要弃市了。
  宋太宗宽松了一些,从两贯到四贯,五贯到二十贯,也用不着当众被斩首,改为刺面当兵了。
  律法稍微宽松,走私铜钱的买卖就止不住了。
  宋钱流失极为严重,加剧了钱荒,以及价格通胀等问题。
  直到庆历年间,只要一贯就直接处死,不足一贯的,北方人发配岭南等恶州为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