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神迹消失后, 唐代宗他们祖孙三人更加坚定要逐步削藩的信念。
  如今唐代宗是开了个好头,起码此次平藩是唐代宗亲自御驾亲征。
  最重要的一点,对朝堂忠诚且威信极其高的郭子仪还在。
  唐代宗李豫开始极力的优待这些立有大功的武将,自己熬不死他们, 下一代总会熬死他们。
  且唐代宗开始限制宦官的权利, 以免再出现宦官干政。
  “父皇, 您可别吃什么丹药。”李适通过后朝几位帝王之死发现了一件大事, 很多帝王是吃丹药死的,看来这丹药并不能让人长生。
  李豫点点头, “在你掌握朝堂前,朕不会死。”
  因唐代宗身体不好,作为太子的李适时常监国,而且还会带着皇太孙李诵。
  唐朝第一次出现皇帝在位的时候把下代皇帝和下下代皇帝提前定好的。
  李适完全继承了李豫的政治理念,对立下战功且忠于朝堂的武将特别好, 并且也御驾亲征去攻打不听话的藩镇, 然后攻打下来后由朝堂官员担任节度使。
  为了防止藩镇叛乱, 李适还会亲自坐镇两个月。
  反正也有皇太孙, 李适也不怕自己死。
  李诵则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争取等自家儿子长大, 唐宪宗虽然不错, 但是他得好好教育, 并要把神迹之言告诉他, 千万不要立那个败家子唐穆宗为帝。
  立下功劳的武将, 因为皇帝对自己的高度信任,也不重用宦官佞臣, 来瑱没有被杀,仆固怀恩也没有造反。
  加上任用经济能臣, 大唐一片欣欣向荣,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
  武周
  知道后朝历史后,武则天全力培养李隆基,但是留下太平这个镇国公主制约李隆基,防止李隆基飘起来。
  权利顺利交接,没有发生历史上的种种政变,李隆基接手唐朝后,开元盛世如期到来。
  只是这辈子他不敢再飘了,他想留一世英明,对外同样采用困藩之策,积极的恢复府兵制。
  神迹虽然消失,但不知为何,还能观看唐朝历史回放,李隆基最终选择让自己的孙子李豫上位。
  越到晚年,李隆基就越小心,生怕自己一个昏庸让自己再成为大唐的罪人……
  自古哪有直接立长孙的,李隆基为了让唐代宗顺利继位,当着大臣的面放了一集神迹。
  当然了,就一段而已,李隆基要面子,坚决不让后人知道自己晚年昏庸。
  如今的他就是一个明君!一个堪比太宗的明君!
  正因为李隆基太过出色,加上他又是由武则天亲自指定的继承人,历史上对武则天的风评也变了。
  她再不是篡唐江山的外戚,而且为了大唐江山不得不继承皇位的明君,没办法,其他的皇子都是废物。
  *
  唐睿宗,唐
  唐睿宗李旦自认为自己承担不起当皇帝的责任,因为精神压力太大,他竟然禅让皇位给他母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