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周浩然条款(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别说中美合拍了,对港澳台的合拍都没有明确。
  周浩然作为大先生,总要填补江湖的空白。
  先从港府做起。
  “tvb是港府娱乐产业的典范,跟tvb的合作,关系到的不仅是唐人影视跟tvb,更关系到内地和港府在合拍领域的诸多标准。”
  周浩然百忙之中跑一趟,自然是因为这很重要。
  王长连一听,五味杂陈。
  实在没想到,这个校友学弟,竟然已经把生意做到了这个份上!
  这是帮国家查漏补缺啊!
  他的这种合作模式,如果将来被国家认可了……放在欧美国家,很有可能就会被命名为“周浩然条款”了。
  “不是要改革嘛,要怎么改?”
  王长连此次来港,就像个小跟班,也被安排进了半岛酒店。
  这还是他第一次住这么高级的酒店。
  只是港式晚餐不太习惯。
  他特意点了一份港片里常提到的香喷喷的“叉烧饭”,感觉远不如以前在单位里常吃的京酱肉丝盖饭。
  “其实也简单,买断制改分成制。”
  周浩然早就认可了这个大框架。
  旁边,唐时宜轻声道:“其实这在tvb早有先例,按照他们过去在电影方面的改革思路和标准,来确定我们在电视剧领域的改革就好了。”
  “哦?”周浩然对这些细节就不太清楚了,“电影怎么改的?”
  董澜知道唐总不爱多讲话,就笑着说:“那要追溯到60年代了,当时邵氏兄弟还是港府最有实力的电影制片厂,力推黄戏。”
  “黄戏?”
  周浩然心说港府果然是资本社会,60年代就这么开放了。
  “黄梅戏电影。”董澜抿嘴微笑,“就是演着演着要唱一段黄梅戏,就跟六十年代好莱坞的歌舞片一样,都是同样的理念。”
  “黄梅戏啊……”
  周浩然还挺喜欢的,文艺剧团下辖有戏剧团,也有黄梅戏表演队,他听过好几次现场,特别有味道,跟在电视里面听完全不一样。
  董澜道:“当时,邵氏投资了一大笔钱,拍了一部黄梅戏电影《梁祝》,可是在港府本地惨败。本以为黄戏的市场就此衰落,没想到,《梁祝》在宝岛那边爆了……那火爆程度,比今天的《还珠格格》还夸张。当时的宝岛,《梁祝》就是唯一的谈资,票房卖了几千万。”
  “嗯。”
  “可惜,当时的电影行业,都是买断制。”
  “片方买断了版权?”
  周浩然意识到了tvb这拨改革的源头。
  董澜轻轻颔首,“对,宝岛的片商买断了《梁祝》在岛内的版权,邵氏一共只赚了几十万港币。邵先生不满意,然后就联合着港岛的一些同行,进行了行业改革。从此以后,港片在宝岛的发行,就进入了分成制。有了宝岛的市场,港片在七十年代后,就迎来了黄金年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