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到底谁才是主菜(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做事还是有底线。
  让卫东最后考问下:“你承包方便食品研究中心,准备马上着手的项目是什么?”
  尤启立稍微犹豫片刻,还是透露出自己的成色:“就是你刚才提到有个细节,食品保存的问题,马上冬天要到了,实际上北方的冬天每年都要储存很多蔬菜过冬,传统的土方法很难保证蔬菜新鲜,如果用雪柜储藏就鞥呢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从国外进口这种冰箱雪柜。”
  让卫东心里顿时只能卧槽卧槽卧槽……
  他那些金点子,都是基于天眼。
  所以面对林望复这种可以打造发明声卡佩服得立刻股份对半,全力支持对方发达。
  尤启立也是这样。
  八十年代真没几个人能注意到有些冰箱冰柜的冷藏能力。
  后来有些电视广告喜欢渲染的冰箱里的鱼拿出来都能活蹦乱跳。
  更没人想到这个思路要反过来卖给冬天够冷的北方。
  恰恰是动不动可能会降温到零度下的北方,最需要能精确控温的冰箱、雪柜来保存新鲜蔬菜。
  如果是让卫东解决这个问题,他肯定是动用三四十年后的最终结论,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产业,让冬天的北方依旧有新鲜蔬菜产出。
  但塑料薄膜成本、种植技术等可能一时半会儿做不到。
  所以绝对想不到这招。
  而且最精彩的在于,旁听的有位领导皱眉:“进口冰箱?为了保护民族工业,经委和六个部委制定了452号文件,严控家电进口吧?”
  现在就知道让卫东在什么层面了,他是可以直接跟经委……六部委不就是工业产出的一二三四五六机部嘛,熟得很。
  尤启立显然没想到现场有这么熟悉业务的领导,猝不及防了下才终于承认:“我恰恰把452号文件反复研究了下,发现有个附件规定,容积在360升以上的电冰箱反而不在控制进口之列,关税很低。”
  让卫东已经哈哈哈的大笑了。
  360升,这个年代的人冰箱都见得少,自然没概念。
  后来见得多了,他还收过不少税务大院的这种纸皮呢,所以恰恰印象深刻。
  这个容积差不多就是后来对开门冰箱的那种大尺寸。
  八十年代罕见珍稀的家用冰箱,都是半高过腰的那种,八十到一百升。
  后来国产冰箱流行进入家庭,也是一百多升最多两百升,打了十多二十年的主力。
  的确到三十年后才开始出现对开门冰箱在城镇常见,都没成为主力。
  肯定这个文件是觉得国内完全没有厂家能生产这种大冰箱,也没多少消费能力,就剔除掉。
  结果被尤启立精准的抓到了空子。
  因为很明显,他就不是为了家用进口,这玩意儿明摆着是进给某些餐厅餐馆、单位食堂、酒店宾馆这些有新鲜蔬菜需求量较大的公用!
  牛逼,真的牛逼!
  这就是典型的尤氏战术风格,国家不是封了严控吗,我只要找到其中漏洞反其道行之,就该我独享整个市场蛋糕了。
  让卫东终究还是确认,盛名之下无虚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