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干票大的!(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表面上从未明确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作为策展框架,但.不言而喻。
  2012年主竞赛单元影片,有印尼电影《动物园的明信片》、叙利亚战争背景的《毁灭》、身份认同土耳其电影《伤口》,还有来自于东大的《白鹿原》。
  《白鹿原》不用说。
  挑最恶心的碎片呈现出来,美其名曰“本来面目”,批判封建主义。
  实际上,和后世拍摄农村题材,把几个不幸的真实案例,给凑一块去弄成一个人物,是一样的手法。
  你说是真的吗?确实,也许,可能现实中存在。
  而以《动物园的明信片》为例子。
  电影围绕雅加达一座濒临关闭的老旧动物园展开,通过动物园管理员、动物学家与周边社区居民的视角,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矛盾与人与自然的疏离感。
  动物园最后被摧毁,变成了商业综合体。
  主竞赛单元里面还有德国《芭芭拉》,讲述了冷战时期,女医生芭芭拉在男友的帮助下千方百计从民主德国逃往联邦德国的故事。
  对比过于明显。
  西方的电影,也是解构。
  但是解构本身还是服务于某个主体,宏大叙事的一种。
  而非西方的电影,是拆家。
  比如《动物园的明信片》,典型的西方叙事下的非西方“模范”——不要发展。
  之所以柏林电影节给一个甜枣,就是影片迎合了非西方国家不能发展,最好永远保持原始丛林景象,世世代代维持在落后的图景。
  电影里的动物园恰如其分是个好象征,非西方国家最好永生永世做“文明”“正道”世界的“动物园”。
  《动物园的明信片》讲的是拆迁故事,东大导演拍这样的电影,很难让入围主竞赛。
  08年,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王晓帅的《左右》,直接把道德全部解构了。
  故事讲的是离异夫妻枚竹与肖路的女儿禾禾确诊白血病,唯一救治希望是移植同胞弟妹的脐带血。
  枚竹与现任丈夫老谢尝试生育失败后,她提出与前夫肖路“再生一个孩子”的疯狂计划。
  枚竹在母爱驱动下,打破道德边界,肖路夹在现任妻子董帆的愤怒与对前妻的愧疚中摇摆。
  老谢是沉默隐忍的现任丈夫,最终以“救孩子”为由说服自己接受荒诞现实。
  前夫的现任妻子董帆作为最无辜的局外人,从激烈反对到被迫妥协。
  这部电影也是“真实事件”改编。
  自体脐带血治疗白血病极其罕见,全球也没有几个公开案例,治疗手段有争议,但导演说了真实案例,那就是。
  导演把他人苦难用来给自己的“艺术”形象浓妆艳抹。
  把观众拖入灰色地带,拖入“电车陷阱(难题)”,让观众去受煎熬,把道德伦理解构掉。
  这样一部“真实事件”改编,借着“艺术”名义,把所有伦理道德败坏掉的电影,也只是给了银熊奖。
  考虑到王晓帅类似于戛纳之于贾樟柯,属于柏林电影节“自己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