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五)(2 / 3)
如今的局面,诺曷钵很是尴尬,当初吐蕃入侵,他被迫迁往鄯州,后来畏于吐蕃的强大,又迁向了凉州,随他来的部民散落在甘州与凉州一带。可是凉甘一带狭窄,朝廷不得己只好将他的族人迁向了灵州。
倒不是刻意分化吐谷浑。当时李绩已死,在军事上,很少有人有长远的眼光。要么裴行俭,但那时也不怎么得志,还在武则天刻意打压之下。
后来李威青海大捷,又迁来了更多的百姓,全部落户于灵州与夏州境内。迁来的百姓多了,不得不接受李威的建议,改牧为全耕的生活方式,侥幸得以度日。
这也使吐谷浑在灵州境内,成为最大的部族。不过是在灵州,放在唐朝不是,比如东突厥,或者南河套的昭武九姓胡人。规模都比他的部族庞大。但总体生活比较安定,就连骨咄录,也不想碰他的部族。毕竟这么庞大的部族,有能力抽出几万战士出来。但这样一来,他的大部分族人在灵夏二州,受朝廷节制,少数族人在凉甘二州,受青海节制。
青海与朝廷关系紧张,他夹在中间,多少也有些瓜田李下之嫌。而这两方的力量,都是他得罪不起的。
不但这样,本来吐蕃数败,莫贺手上的逆民们,让青海的唐朝军队,弄得元气大伤,几乎快没有了。象这样发展下去,几年后,说不定唐朝就可以将青海全部拿下来。
到时候,他就可以率部回去。灵州虽好,终不是他的家乡,就连在夜里做梦时,还梦见青海的雪山,大非川的丰美。
“嗯。”
“公主殿下,你说说看,陛下他有没有出事?”诺曷钵就象着魔似的,终于将这个问题问出来。
“可汗,我也不知道啊。”弘化公主轻声说道,可眼里闪过一丝愁意。虽然她这个侄子举止激进,然而自己也是李唐的宗室,并且连儿媳妇都是李家郡主。她内心还是站在侄子立场的。
然而过了这么久,皇帝都没有音讯,这不是反常,是凶多吉少啊。
正在此时,外面侍卫走了进来,悄声说道:“大汗,青海的黑齿常之将军求见大汗,并且吩咐仆不要对外声张。”
“哦,让他进来,不,我迎出去。”
还没有想起来,这时候与黑齿常之见面,传出去不大好听,黑齿常之说了这句话能理解。
走了出来,见到黑齿常之带着几个人,皆是平民打扮,还有几个人脸上涂着颜料。但不奇怪,无论吐蕃,或者北方的许多部族都喜欢用颜料涂面的风俗。尽管松赞干布废除了这条习惯,立法禁止,然而屡见不鲜。后来连唐朝人自己,有许多人认为是时尚,跟着模仿。
“请,”站在门口,不敢多说,只伸出手来,请他们进来说话。忽然手停了下来,眼睛几乎瞪出眼眶,嘴越张越大,道:“陛……”
李威伸出手指头放在嘴唇上。
“是,”诺曷钵立即将他们迎进屋中。
然后将下人全部打发下去,不知道李威怎么又出现了,但这种打扮来的,肯定有原因。然后伏下来,说道:“参见陛下。”
弘化公主也吓了一大跳,不过她是长辈,倒不是那么拘谨,但也十分愕然地看着李威:“陛下,你怎么这种打扮?”
“没办法啊,脸上涂了这个东西,朕也很难受啊,姑姑。诺曷钵,你起来吧,怎么说,也是朕的长辈,不用拘谨。”
“喏。”
将李威安排到上席坐下。
并且走出去,让侍卫将宅子封锁起来,不让一个人进出,这才殷勤地沏茶,然后坐下来不解地问道:“刚才臣还与公主殿下谈到陛下,这一年多,你到哪儿去了,让臣担心哪。”
“或许是南山口一战,我从羊同逃到天竺,又从天竺逃到信德,最后逃出来了……”但李威停了下来,南山口一战,是他的战术失误,数千最精锐的将士几乎全部覆没,自己有着推卸不了的责任。顿了顿,又说道:“朕只要活着,这一年多在哪里,重要吗?”
“是啊,活着就好。”
弘化公主在一旁插言道:“陛下,既然你回来了,赶快回京城吧。不然太后要立相王为皇帝了。”
在来灵州的半路上,李威也听到了。将他吓得面如土色,幸好没有得逞。否则到时候,自己地位十分难堪。
母亲这一手高明哪,不过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到现在才动手。与黑齿常之分析了好一会儿,认为是刘仁轨。刘仁轨人在长安,长安是唐朝的第一首都,也是李唐的老巢所在。为什么这么说,看一看唐朝的几大势力的分布,山东财力人力资源强大,门阀也最高,当然不是后来的山东,还有河北几大家族,河南荥阳郑家,河东太原王家,陇西李家。
另外就是权贵,又叫关陇豪门,他们都是在李唐创业之初出过大力的,李唐一统天下后,一个个鲤鱼跃龙门,成为新的豪门。还有代北门阀,与李家有着浓浓的联亲关系,比如长孙家、窦家,这些家族多在关中,是坚定的李唐宗室支持者。 ↑返回顶部↑
倒不是刻意分化吐谷浑。当时李绩已死,在军事上,很少有人有长远的眼光。要么裴行俭,但那时也不怎么得志,还在武则天刻意打压之下。
后来李威青海大捷,又迁来了更多的百姓,全部落户于灵州与夏州境内。迁来的百姓多了,不得不接受李威的建议,改牧为全耕的生活方式,侥幸得以度日。
这也使吐谷浑在灵州境内,成为最大的部族。不过是在灵州,放在唐朝不是,比如东突厥,或者南河套的昭武九姓胡人。规模都比他的部族庞大。但总体生活比较安定,就连骨咄录,也不想碰他的部族。毕竟这么庞大的部族,有能力抽出几万战士出来。但这样一来,他的大部分族人在灵夏二州,受朝廷节制,少数族人在凉甘二州,受青海节制。
青海与朝廷关系紧张,他夹在中间,多少也有些瓜田李下之嫌。而这两方的力量,都是他得罪不起的。
不但这样,本来吐蕃数败,莫贺手上的逆民们,让青海的唐朝军队,弄得元气大伤,几乎快没有了。象这样发展下去,几年后,说不定唐朝就可以将青海全部拿下来。
到时候,他就可以率部回去。灵州虽好,终不是他的家乡,就连在夜里做梦时,还梦见青海的雪山,大非川的丰美。
“嗯。”
“公主殿下,你说说看,陛下他有没有出事?”诺曷钵就象着魔似的,终于将这个问题问出来。
“可汗,我也不知道啊。”弘化公主轻声说道,可眼里闪过一丝愁意。虽然她这个侄子举止激进,然而自己也是李唐的宗室,并且连儿媳妇都是李家郡主。她内心还是站在侄子立场的。
然而过了这么久,皇帝都没有音讯,这不是反常,是凶多吉少啊。
正在此时,外面侍卫走了进来,悄声说道:“大汗,青海的黑齿常之将军求见大汗,并且吩咐仆不要对外声张。”
“哦,让他进来,不,我迎出去。”
还没有想起来,这时候与黑齿常之见面,传出去不大好听,黑齿常之说了这句话能理解。
走了出来,见到黑齿常之带着几个人,皆是平民打扮,还有几个人脸上涂着颜料。但不奇怪,无论吐蕃,或者北方的许多部族都喜欢用颜料涂面的风俗。尽管松赞干布废除了这条习惯,立法禁止,然而屡见不鲜。后来连唐朝人自己,有许多人认为是时尚,跟着模仿。
“请,”站在门口,不敢多说,只伸出手来,请他们进来说话。忽然手停了下来,眼睛几乎瞪出眼眶,嘴越张越大,道:“陛……”
李威伸出手指头放在嘴唇上。
“是,”诺曷钵立即将他们迎进屋中。
然后将下人全部打发下去,不知道李威怎么又出现了,但这种打扮来的,肯定有原因。然后伏下来,说道:“参见陛下。”
弘化公主也吓了一大跳,不过她是长辈,倒不是那么拘谨,但也十分愕然地看着李威:“陛下,你怎么这种打扮?”
“没办法啊,脸上涂了这个东西,朕也很难受啊,姑姑。诺曷钵,你起来吧,怎么说,也是朕的长辈,不用拘谨。”
“喏。”
将李威安排到上席坐下。
并且走出去,让侍卫将宅子封锁起来,不让一个人进出,这才殷勤地沏茶,然后坐下来不解地问道:“刚才臣还与公主殿下谈到陛下,这一年多,你到哪儿去了,让臣担心哪。”
“或许是南山口一战,我从羊同逃到天竺,又从天竺逃到信德,最后逃出来了……”但李威停了下来,南山口一战,是他的战术失误,数千最精锐的将士几乎全部覆没,自己有着推卸不了的责任。顿了顿,又说道:“朕只要活着,这一年多在哪里,重要吗?”
“是啊,活着就好。”
弘化公主在一旁插言道:“陛下,既然你回来了,赶快回京城吧。不然太后要立相王为皇帝了。”
在来灵州的半路上,李威也听到了。将他吓得面如土色,幸好没有得逞。否则到时候,自己地位十分难堪。
母亲这一手高明哪,不过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到现在才动手。与黑齿常之分析了好一会儿,认为是刘仁轨。刘仁轨人在长安,长安是唐朝的第一首都,也是李唐的老巢所在。为什么这么说,看一看唐朝的几大势力的分布,山东财力人力资源强大,门阀也最高,当然不是后来的山东,还有河北几大家族,河南荥阳郑家,河东太原王家,陇西李家。
另外就是权贵,又叫关陇豪门,他们都是在李唐创业之初出过大力的,李唐一统天下后,一个个鲤鱼跃龙门,成为新的豪门。还有代北门阀,与李家有着浓浓的联亲关系,比如长孙家、窦家,这些家族多在关中,是坚定的李唐宗室支持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