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启航(二)(2 / 3)
李威没有住在内宫,又来到东宫。
武则天也将诸女与诸子女一起送到东宫来。
但是李威将东宫里的许多太监与宫女,特别是后来安插进来的太监宫女,一起重新送到了内宫,或者上阳宫。并且派了两千来自青海暂时的羽林军拱卫。
这让洛阳的上空还继续飘荡着一丝阴影。
但是东宫里却洋溢着一片欢乐。
在她们身上扫视了一眼,然后看着狄蕙与狄好:“春天伤得要不要紧?”
“她们先被几个内侍打得半死,又关了许多天,随着强行拖出去,流向岭南,在路上都生了大病,差一点病死。若不是魏知古与梁陆家人打点,路上那些衙差没有太为难外,有可能都在半路上病死了。”野辞明月快人快语,说了出来。
狄蕙很温婉的一笑,道:“陛下,不用担心,臣妾伤势全部养好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能见到陛下平安回来,臣妾乃三生有幸。”
“是朕不好,应当早点回来,”李威带着歉意说。
正说话间,刘群进来禀报,说中书省的官员求见。
本来是太监做的事,然而太监几乎全部送走,能让侍卫拱卫,但不能让侍卫在深宫里休息,以及做一些杂事,因此,只好落在刘群等比较可靠的宫娥身上。
中书省带来了大量的奏折。
诸位宰相处理了一批,然而数月来,政令积压得很多,还有的事务比较重大,诸位宰相不能决策,一起带到东宫。
要履行皇帝的职责了。
上官婉儿笑咪咪地说:“陛下,要不要臣妾来帮你?”
“婉仪,不妥,此时非是昔日,陛下处理的是真正大政,你插手,又会形成后宫干政之风。”狄蕙劝说道。
“帮朕理一理吧,但不得参与,懂吗?”
“好呢。”
狄蕙还想劝,李威摆了摆手说:“婉儿不是我母后的性格,况且也只是替朕整理一下。”
说完将奏折打开。
其中最多的是这段时间发生的冤假错案,李威说道:“婉儿,你替朕翻一翻,这些奏折全部集中在一起。”
“喏。”
上官婉儿在理,李威在批,有一部分是罪有应得的,李威没有再做批示,但有一部分是因为忠于李唐,进言后触怒母亲,被贬被流,包括刘景先在内,全部重新召回。
不过仅授于刘景先尚书左司郎中之职,这不是召回,是等于贬职了。但此人也是李威这次可能性的处罚对象。李治弥留之际,发生了什么事,李威不能得知内幕,但知道一些大事情。此人在前几年,被父亲重用,很有可能是父亲想分化母亲权利的重要棋子。但他反而与裴炎走得更近。父亲临死之前,第一个召的重臣就是他,说了什么不清楚。随后父亲才召裴炎进宫,留下遗诏。具体的情况不知道,可此人在中间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接着又到了另外一个人,冯元常。
上官婉儿忽然插言道:“陛下,这个人要重用。”
“为什么?”
冯元常遭贬的原因,李威知道,四方争献祥瑞,冯元常进谏,母亲不悦,将他贬放的。不过到了地方后,也颇有政绩。知道的仅是于此。
婉儿说道:“陛下,前几年,群臣坐视朝局糜烂,无一人敢进言,只有此人在先帝面前进言说中宫权重,宜加以控制。太后闻听后十分不悦,后来先帝驾崩,四方争媚,正好他进了谏,于是才将他贬出朝堂。”
“哦,”李威想了一会儿,下了一份诏书,诏此人回京,并且担任刑部侍郎之职,正好要处理一批批大案,要用上几个立场坚定的人。 ↑返回顶部↑
武则天也将诸女与诸子女一起送到东宫来。
但是李威将东宫里的许多太监与宫女,特别是后来安插进来的太监宫女,一起重新送到了内宫,或者上阳宫。并且派了两千来自青海暂时的羽林军拱卫。
这让洛阳的上空还继续飘荡着一丝阴影。
但是东宫里却洋溢着一片欢乐。
在她们身上扫视了一眼,然后看着狄蕙与狄好:“春天伤得要不要紧?”
“她们先被几个内侍打得半死,又关了许多天,随着强行拖出去,流向岭南,在路上都生了大病,差一点病死。若不是魏知古与梁陆家人打点,路上那些衙差没有太为难外,有可能都在半路上病死了。”野辞明月快人快语,说了出来。
狄蕙很温婉的一笑,道:“陛下,不用担心,臣妾伤势全部养好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能见到陛下平安回来,臣妾乃三生有幸。”
“是朕不好,应当早点回来,”李威带着歉意说。
正说话间,刘群进来禀报,说中书省的官员求见。
本来是太监做的事,然而太监几乎全部送走,能让侍卫拱卫,但不能让侍卫在深宫里休息,以及做一些杂事,因此,只好落在刘群等比较可靠的宫娥身上。
中书省带来了大量的奏折。
诸位宰相处理了一批,然而数月来,政令积压得很多,还有的事务比较重大,诸位宰相不能决策,一起带到东宫。
要履行皇帝的职责了。
上官婉儿笑咪咪地说:“陛下,要不要臣妾来帮你?”
“婉仪,不妥,此时非是昔日,陛下处理的是真正大政,你插手,又会形成后宫干政之风。”狄蕙劝说道。
“帮朕理一理吧,但不得参与,懂吗?”
“好呢。”
狄蕙还想劝,李威摆了摆手说:“婉儿不是我母后的性格,况且也只是替朕整理一下。”
说完将奏折打开。
其中最多的是这段时间发生的冤假错案,李威说道:“婉儿,你替朕翻一翻,这些奏折全部集中在一起。”
“喏。”
上官婉儿在理,李威在批,有一部分是罪有应得的,李威没有再做批示,但有一部分是因为忠于李唐,进言后触怒母亲,被贬被流,包括刘景先在内,全部重新召回。
不过仅授于刘景先尚书左司郎中之职,这不是召回,是等于贬职了。但此人也是李威这次可能性的处罚对象。李治弥留之际,发生了什么事,李威不能得知内幕,但知道一些大事情。此人在前几年,被父亲重用,很有可能是父亲想分化母亲权利的重要棋子。但他反而与裴炎走得更近。父亲临死之前,第一个召的重臣就是他,说了什么不清楚。随后父亲才召裴炎进宫,留下遗诏。具体的情况不知道,可此人在中间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接着又到了另外一个人,冯元常。
上官婉儿忽然插言道:“陛下,这个人要重用。”
“为什么?”
冯元常遭贬的原因,李威知道,四方争献祥瑞,冯元常进谏,母亲不悦,将他贬放的。不过到了地方后,也颇有政绩。知道的仅是于此。
婉儿说道:“陛下,前几年,群臣坐视朝局糜烂,无一人敢进言,只有此人在先帝面前进言说中宫权重,宜加以控制。太后闻听后十分不悦,后来先帝驾崩,四方争媚,正好他进了谏,于是才将他贬出朝堂。”
“哦,”李威想了一会儿,下了一份诏书,诏此人回京,并且担任刑部侍郎之职,正好要处理一批批大案,要用上几个立场坚定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