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启航(八)(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来到了三门渠前,与以前的三门峡不同,了无数人力与财力,在这一百多米长的峡谷里,生生开出数条新河,特别是鬼门半岛上的新开河,使水流直接向南冲去,水势变得更加涌急,但降低了北边的水流量,水势变得平缓起来。
  不过想彻底解决,还是不可能的。两岸依然出现了一些纤夫在拉纤,每年依然有少量船只出事。不过比起以前,要好得多了。
  上官婉儿说道:“陛下,此渠一开,有可能会造福千年万年。”
  韦待价也献媚地说道:“是啊,它足以能与大运河相提媲美,又没有忧民。”
  “千年万年后的沧海桑田,谁能料得到呢。不过顶多一千年后,它也许就会失去作用了。更不会能与大运河相提并论。”
  “陛下,为什么啊?”
  “人越来越多,树木草地越来越少,黄河泥沙会越来越重,而且耕地增加,用水多,黄河流量会减少。婉儿,你说,没有了水,还能有没有漕运?大运河不同,它采用的水源水流量丰富,往南去,有诸多大河,还有大江,纵然一千年后,也不会发生枯竭现象。”关于植被固定土壤,保护环境的内容,李威也在那本格物书中特地写了一节。
  “那到时候京兆怎么办啊?”
  李威苦笑,若是自己采取了一些措施,唐朝能屹立五百年不倒,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这世上没有永远存在的制度,更不会有永远存在的国家。况且一千年后!
  说道:“若是将朕写的那本格物书吃透,也许要不了五百年,此渠不要也罢。”
  “为何啊?”
  “说不定你我晚年时,就会有惊喜出现。”在书中,李威也写了高炉冶铁与转炉炼钢的知识原理,还写了蒸汽机与内燃机的原理以及作用。不过以现在唐朝的技术,无论那一样,都不大可能。自己为了恐惹许多争议,许多知识与事物,也使用了假设二字。
  不过若是钻研格物的人增多,人多力量大,再有符合格物天赋的人才,来什么创新,高炉与蒸汽机的什么,技术相对来说,简单粗糙一些,说不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自己尚在人世时,就能面世。
  一旦这两样东西出现,蒸汽火车离面世同样也会不远。有了铁路,漕运还能当真那么重要吗?不过又想到了一件事,是不是要适当的派出一些技术人员,协助海客在海外寻找矿藏?特别是大洋洲,南美洲离得太远,供给不便,风险性大,但从中原到大洋洲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不愁供给,只要海客们齐一下心,沿途布置一些供给点,种植庄稼果蔬,那么到达大洋洲不是一个梦想。
  仅是这里,就存在着多少矿产,又有多少土地,可供中原人繁衍下去?什么土地危机也解决了。
  “看来臣那一天,也要看看陛下的著作。”韦待价说道。
  其实这句话说出来很笨。那天也要,那么岂不是说,以前没有看过?韦月暗自摇头,好歹你是不是韦家的人?看看人家郑家,唉,娘家人不争气啊。
  皇帝驾临,有的大臣为了献媚,当场吟诗诵赋,歌其美事。
  李威并没有作声,默视这一行为。更多的大臣加入。这一刻,他们早将武则天抛之脑后。
  魏元忠心中冷笑一声,谁都愿意听中听的话,皇帝也不例外。然而皇帝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品性与能力。又经过了太后乱政之事,此刻皇帝对献媚恐怕已经痛深恶绝。
  之所以默视,同样也在是一种观察。凡加入的,那个仕途……
  只有北门学士胡楚宾看不下去,摇了摇头,不满的站在一边。
  骞味道挑衅的说道:“胡学士,难道你不满意陛下所作所为?”
  “臣那敢啊,只是才情不够,想不出好诗。”
  “那你怎么做的北门学士。”
  “骞卿,勿得挑衅胡学士。”
  “是,陛下。”
  但胡楚宾的表现,却及时的挽救了他的仕途。
  听了一大群马屁诗后,李威终于失去了耐心,这一群大臣让母亲育成什么样子了?几乎都成了没有骨头的人。况且自己还刻意听从宋璟的进谏,奖励忠直了呢!
  说道:“天色不早,回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