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探(四)(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嗯。”
  “碧儿姐姐,那边是什么样子?”
  “不能胡说,”碧儿差一点将她嘴巴捂上。如今皇上好不容易将权利收回来,住进了太极宫,还住东宫啊。
  “碧儿,都是自家,不用那么小心。”韦月说道。
  自从李威打算让李潞出去磨练后,碧儿似乎象做了一件亏心事一样,看到韦月、裴雨荷与郑宫楚头都抬不起来。
  李威也没有点破,他同样在观察这三个女子的动静。
  若没有意外,未来的东宫,必将在眼下数子当中产生。以后还会有子女,不过岁数太小了,等到他们成人,还不知道有多少年。眼下数子正好,自己身体比父亲好,又不会象祖父李世民那样吃胡僧的长生不老丸子,六七十岁还是能活下去的。
  那样的话,眼下数子,那时候长者四十来岁,幼者三十几岁,都是做实事的时候。虽说二十几岁同样可以做事,可掌管一个国家,还略显嫩幼。自己力求公正的,可是不能疏忽外界因素影响的作用。
  相对而言,韦月的儿子与郑宫楚的儿子,还是比其他诸子有竞争力。至少在才能同等的情况下,他们能获得更多外界支持。其次就是狄蕙的儿子,裴雨荷的养子。不过竞争力却会弱上许多。即便裴雨荷以后有子,恐怕因为岁数的差异,也竞争不过郑韦二人。
  但儿子的成长,也要看母亲的性格。
  这同样是一次考验。
  让他很开心,二女表现一直很好。
  但二女是不是这样听话,只有她们自己心里面清楚了。
  皇帝的回归,使长安重新笼上一片生机。
  各地的望族们也一一派了人,到了长安。但没有立即召见,有的远在江南剑南,一时半会还没有来到。最少还有两个月时间,才能全部到来。那时候才是磋商的时机。
  但有的诏书已颁发下去。
  先是在全国推广了八十个大型的常平仓,以及一百个中型的常平仓,七百多个小型的常平仓,原来各州县,各乡里的义仓全部取消,管理集中到各州各县,以备灾年。特别是北方地区与一些山地地区,一县一仓。就地征税,就地储粮。两京的粮储主要来自江淮与荆州一带。
  第二份诏书就是职役,各县基层官吏,比如里正、耆老、文薄、衙役,中小型常平仓仓令、主薄,由各地免役户、德才兼备的长者,以及大户人家子弟担任。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税务,担任这些基层官吏非但没有薪水,还要担负责任。可是也表示朝廷的一种尊重,某些方面还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再说,也不缺这份薪水。所以几乎无人反对。
  第三份诏书,就是人才,各地官吏可以推举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才,供吏部铨选,勿论出身贵贱。
  第四份诏书就是各地官吏治理地方时,格守的宗旨,一律以民为本。
  主要就是民生。
  下达了这些诏书,将积压的奏折处理完了,李威这才率领着文武大臣、宗室子弟,前去乾陵拜祭李治。
  乾陵规模更盛于昭陵,山脚下建鹊台,往上是左右乳阙,然后一路石像,翼兽、鸵鸟、仗马、翁仲、石虎、石狮,还有一些诸胡首领。陵顶是内城,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长宽皆在三里多路。站在陵顶上,李威默立良久。最后对狄仁杰说道:“替朕草似一旨,着刘仁轨与裴行俭、郝处俊、张文瓘、戴至德五人陪葬乾陵。”
  这些都是李治时的名臣,然而因为得罪了武则天,没有享受到这一荣耀。
  今天的诏书是补救。
  “喏。”
  冗长的礼仪结束,看着四下,草木枯黄,天地寂然,李威说道:“回去吧。”
  正要准备回去,武则天说道:“哀家不想回去了。”
  淡淡的一句话,所带的官员全部色变,然后用眼睛看着李威。
  在这里,武则天说话有着绝对的权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