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这一次,周瑜怕是要败在子敬手下了(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蒯越忽然出列向马跃道:“强攻既然难以奏效,丞相何不采取奇袭之策?”
  “奇袭之策?”马跃问道,“计将安出?”
  蒯越道:“越曾仔细观察过附近地势,发现寿春地势偏低,周围两百里都是洼地,既便是穿城而过的淮河,其水平面也是略高于地面,丞相只需谴一军于淮河上游筑堤蓄水,待水位高涨尔后决堤放水,如此,可兵不血刃水淹寿春。”
  “好计!”李肃击节道,“水淹寿春?端的好计。”
  “不行。”马跃摇头道,“如果以水淹之计破城,寿春方圆数百里甚至是整个淮南都将成为一片泽国,数十万顷良田将颗粒无收,素有膏腴之地美称的淮南郡岂不是要饿殍遍野?异度千万不要忘了,现在的淮南郡,还有孙权、周瑜强行迁来的三百多万徐州百姓在屯田!”
  蒯越道:“丞相……”
  “异度此言大谬不然。”马跃霍然举手,断然道,“孤是大汉朝的丞相,又岂能为了区区一座寿春城而牺牲四百余万无辜百姓。”
  蒯越道:“主公,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哪。”
  马跃道:“孤意已决,异度不必多言!”
  “唉。”
  蒯越轻叹一声,转身入列,可脸上却并没有多少失望之色,马跃虽然凶名昭著、杀人如麻,可是至少他还是体恤百姓的,大汉朝能有如此丞相,可谓天下万民之福。
  “丞相英明。”鲁肃忽然闪身出列,向马跃恭恭敬敬地揖了三揖,朗声道,“肃谨代淮南数百万百姓谢过丞相不杀之恩。”
  “罢了。”马跃摇手道,“子敬不必如此。”
  鲁肃道:“丞相,肃有一个笨办法,或者可以击破寿春。”
  “哦?”马跃欣然道,“子敬快快道来。”
  鲁肃道:“丞相可令士卒在寿春城外负土筑台,高度当高出寿春城墙数丈,尔后集结弓箭手于高台之上朝寿春城内居高临下放箭,复令士卒负土往前继续填充,等高台继续往前延伸直至填平寿春城头时,也正是我军攻破寿春之时!”
  “好计。”蒯越赞道,“周瑜用兵虽然厉害,谅也破解不了这土填之术。”
  “哦?”马跃与贾诩交换了一个眼神,欣然道,“这倒是个好办法。”
  李肃道:“负土填城果然是个办法,不过时间是否足够呢?”
  鲁肃道:“可以做一个粗略的估算,假使这座高台的顶宽为三十丈,基宽为五十丈,则平均宽度为四十丈(约92米),高度为六丈,另外高台需从吴军弓箭手的射程外一直填平至寿春城头,前后纵深至少得有一百丈(约231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总共需要两万四千立方丈的泥土!一立方丈的泥土约有十五万斤,因此筑成这座高台大约需要三十六万万斤泥土。”
  “三十六万万斤?”蒯越接着说道,“如果让十万名士兵负土筑台,平均每名士兵需要负土三万六千斤!”
  鲁肃道:“如果就近取土,每名士兵一天至少可以来回十趟,每趟负土以百斤计,一天可负土千斤,因此可经粗略得出结论,大约需要三十六天!考虑到吴军的骚扰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所需时间可能会更久,不过我军兵力多达二十万,而且还有大量的畜力、马车可用,两相抵消,时间应该不会超出四十天。”
  贾诩忍不住赞道:“对于取土填城之术子敬颇有研究啊?”
  “不敢有瞒军师。”鲁肃道,“年少时常与友人研习攻城守城之术,鲁资质鲁钝,只想到这笨拙的破城之术,故而略有研究。”
  “子敬口中的友人想必就是周瑜吧?”马跃朗声大笑道,“正所谓大巧似拙,这一次,周瑜怕是要败在子敬手上了!哈哈哈,孤倒要看看,周瑜又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破解子敬的土填之术,哼!”
  马跃说此一顿,喝道:“蒯越、鲁肃听令!”
  蒯越、鲁肃急出列拱手道:“但凭丞相差谴。”
  马跃道:“自明日始,由你们号令三军,取土填城!”
  “领命。”
  鲁肃、蒯越拱手再揖,神色一片肃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