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达则自古以来(1W)(6 / 11)
探测由无人探测车去做,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拉货。
车顶的机械臂蓄势待发,它已经在基地的维修舱里休眠了两个月,经过充电和升级,现在又要派上用场。
探测车的轮子开始缓慢转动,在月球的低重力下,一切都显得轻盈而诡异。
它从基地的坡道上滑出,车轮碾过坑洼的月壤,扬起一阵灰尘,这些尘埃在无大气环境中久久不落悬浮在空中。
“哇,这可比在地球上看直播要壮观多了,这也太大了。”
第一视角下,这辆车简直和一座小山一样,雷君接着感慨道:“这大家伙,一下就让我感觉值回了票价。”
在上车过程中,林燃说:“雷总,如果还有时间空余的话,我们可以去找找阿美莉卡的小米号在哪里,来个史诗级会面。”
雷君期待道:“我相信,那会是历史性会面!”
他随之问道:“诶,教授,我们不坐前面吗?”
林燃说:“当然不,我们要负责下车装货,我们就坐在后面,不用换宇航服,韦旭航负责开车。”
雷君心想,装货?意思是我要直接用宇航服接触核电站吗?这让他内心有些担忧。
林燃没有看雷君,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担心:“雷总,放心,它有辐射屏蔽层,不可能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的。”
专门送货的是基于奔月号进行改造的无人货运飞船,有更多的传感器,像激光测距仪、雷达这些,搭载的是最先进的自动着陆系统。
是阿波罗科技和华国航天合作打造,可以实现往返,在宇航员取货之后,该飞船会发射返回地球,在地球经过维修后,循环使用。
目前服役的一共有4架飞船。
军事类论坛的网友们,一直希望老中能够基于这一技术,打造全球空投的近地轨道运兵船。
给地球来一波神兵天降。
毕竟华国的经济在非洲一直在扩张,但实质影响力却远不如经济发展的那么快。
网友们觉得哪怕只有一艘这样的能神兵天降的运兵船,华国在非洲的安全也会得到大幅提高。
“地面控制中心,这里是月球一号基地,”韦旭航通过加密通信链路向地球的文昌控制中心报告,“请传输货运5-1号具体位置。”
为什么不早传输,因为为了节约电,没有人类宇航员,探测车整体就是休眠状态。
“5-1号货运船着陆点距离基地3.5公里,坐标89.8°s, 1.2°e,核反应堆模块状态正常。”
声音传来,地球端的回应延迟了2.5秒,这是三十多万公里通信的必然代价,数据同时通过通信链路传输到探测车的车载电脑上。
其实地面控制中心的工程师团队要比月球上的宇航员们更加兴奋。
因为一旦成功,这是人类首次将小型核裂变发电站部署到月球表面。
这个100千瓦级的反应堆将为基地提供连续电力,摆脱太阳能的局限,尤其在短暂的月食期或基地扩展到阴影区后。
月球上的宇航员还要担心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地球上已经开始进入赢麻畅想了。
大家都不认为有教授的亲自出马会失败。
“小米号,反应堆设计基于钼合金外壳,内部使用高富集铀-235燃料棒,配备自动冷却系统和辐射屏蔽层。
它现在处于休眠模式,热衰变率低于0.1%。 ↑返回顶部↑
车顶的机械臂蓄势待发,它已经在基地的维修舱里休眠了两个月,经过充电和升级,现在又要派上用场。
探测车的轮子开始缓慢转动,在月球的低重力下,一切都显得轻盈而诡异。
它从基地的坡道上滑出,车轮碾过坑洼的月壤,扬起一阵灰尘,这些尘埃在无大气环境中久久不落悬浮在空中。
“哇,这可比在地球上看直播要壮观多了,这也太大了。”
第一视角下,这辆车简直和一座小山一样,雷君接着感慨道:“这大家伙,一下就让我感觉值回了票价。”
在上车过程中,林燃说:“雷总,如果还有时间空余的话,我们可以去找找阿美莉卡的小米号在哪里,来个史诗级会面。”
雷君期待道:“我相信,那会是历史性会面!”
他随之问道:“诶,教授,我们不坐前面吗?”
林燃说:“当然不,我们要负责下车装货,我们就坐在后面,不用换宇航服,韦旭航负责开车。”
雷君心想,装货?意思是我要直接用宇航服接触核电站吗?这让他内心有些担忧。
林燃没有看雷君,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担心:“雷总,放心,它有辐射屏蔽层,不可能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的。”
专门送货的是基于奔月号进行改造的无人货运飞船,有更多的传感器,像激光测距仪、雷达这些,搭载的是最先进的自动着陆系统。
是阿波罗科技和华国航天合作打造,可以实现往返,在宇航员取货之后,该飞船会发射返回地球,在地球经过维修后,循环使用。
目前服役的一共有4架飞船。
军事类论坛的网友们,一直希望老中能够基于这一技术,打造全球空投的近地轨道运兵船。
给地球来一波神兵天降。
毕竟华国的经济在非洲一直在扩张,但实质影响力却远不如经济发展的那么快。
网友们觉得哪怕只有一艘这样的能神兵天降的运兵船,华国在非洲的安全也会得到大幅提高。
“地面控制中心,这里是月球一号基地,”韦旭航通过加密通信链路向地球的文昌控制中心报告,“请传输货运5-1号具体位置。”
为什么不早传输,因为为了节约电,没有人类宇航员,探测车整体就是休眠状态。
“5-1号货运船着陆点距离基地3.5公里,坐标89.8°s, 1.2°e,核反应堆模块状态正常。”
声音传来,地球端的回应延迟了2.5秒,这是三十多万公里通信的必然代价,数据同时通过通信链路传输到探测车的车载电脑上。
其实地面控制中心的工程师团队要比月球上的宇航员们更加兴奋。
因为一旦成功,这是人类首次将小型核裂变发电站部署到月球表面。
这个100千瓦级的反应堆将为基地提供连续电力,摆脱太阳能的局限,尤其在短暂的月食期或基地扩展到阴影区后。
月球上的宇航员还要担心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地球上已经开始进入赢麻畅想了。
大家都不认为有教授的亲自出马会失败。
“小米号,反应堆设计基于钼合金外壳,内部使用高富集铀-235燃料棒,配备自动冷却系统和辐射屏蔽层。
它现在处于休眠模式,热衰变率低于0.1%。 ↑返回顶部↑